阳春三月,万木蓬发。4月3日,坐落于北回归线上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法斗乡坪寨古茶山,一株闻名全国的白毛茶王树喜迎开采。
柏耀辉 摄
北回归线上,大自然馈赠了一片神秘美丽的古茶山
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带,镶嵌于莽莽群山之中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条件及地质特征,在这里形成了特有的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环境。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潺潺,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亿万年来保有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为生长在这里的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因此孕育了一片在全国闻名遐迩的原始密林——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在位于原始密林的缓冲地带的法斗乡数个村落,形成了西畴县最大的古茶区。
据不完全统计,法斗乡古茶树分布面积约9000亩,总数约3万余株。正因西畴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地质构造,加之特殊的气候环境,这里不仅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古茶树种质资源,而且造就了一些优秀、珍稀的特异型古茶树植株。近年来,坪寨古茶树资源因其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以及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品饮价值,吸引了国内诸多茶学专家学者的目光。同时,其古树之多、形态之美、茶汤之妙,也吸引起不少茶友特意前来探秘。
柏耀辉 摄
坐拥优质而丰富的古树茶资源,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古树茶产业经济。当日开采的这株白毛茶王树,是西畴坪寨古茶山众多古茶树中最具代表性的植株。
白毛茶王树,在山间披风汲雾生长了数百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春日,恰逢农历三月三月,茶友们一起前往坪寨古茶山,共同见证今年白毛茶王树开采之喜。
行走在草木蔓发的茶山上,春日明媚的阳光透过林间枝叶疏疏落落地映在山坡上,茶树鲜叶特有的清香在林下淡淡地弥漫开来,树林间绕飞的山雀那一阵阵清脆的“啾啾”声,为这片山林渲染出轻快的氛围。沿着新修的景观步道来到这株白毛茶王树旁,只只见它枝柯交错、树冠相叠、浓绿如云,枝头上萌发着无数鲜亮翠绿的嫩叶,展现出这株古茶树旺盛的生命力。
据国家一级评茶师、目前该白毛茶王树的拥有者杜岑介绍,这株白毛茶王树现有树高12.3米、树幅9.6米×9.5米、树围2.36米,曾记载于《中国古茶树》《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文山茶叶》等茶学专著,是屹今为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白毛茶王树。许多国内著名的茶学专家不辞千里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看它一眼,与它合影。在众多茶学专家的心目中,这株古茶树堪称是茶学界的“明星古茶树”。
白毛茶王树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好这株茶王树,对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至于大家急于知道的这株茶王树的树龄,依据现在沿用的“数年轮法”,显然无法对其进行作出判断。只能推算,在数百年来,或许追溯到更早更远的时光,它就屹立在北回归线穿过的这片山坡上,以一种遗世而独立之态,写意着一种泰然沉静的美。
杨发慧 摄
就在茶友们还沉浸关于茶王树龄的猜测与遐想中,只见6名采摘工人早已背上采茶袋,身手敏捷地攀上了这株茶王树,开始了他们当天的采摘工作。他们才上到2米多高的地方,身影便遮隐在繁茂的枝叶间看不见了。
“树枝上全都是苔藓,小心脚滑!”“两叶一芽,要按照技术规范来采摘!”他们都是当地村民中采摘古树茶的佼佼者,但当他们攀上这株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茶王树,他们交谈的声音里还是难掩兴奋,在他们眼里,手中摘下的这一片片碧绿翠亮的鲜叶,无疑就是一片片“黄金叶”!
茶树上,采茶工沐浴着轻柔温和的山风,灵巧的双手在碧绿的茶叶间穿梭;茶树下,茶友们席地而坐,不时深吸几口清新湿润的空气,脸上洋溢着心旷神怡……一幅人类原生态的生活图景,正在北回归线穿过的这片古茶山上徐徐展开。
文山是“贡茶之始,茶树的起源中心”
文山州拥有多达8个种、3个变种共计11个种的丰富茶种质资源,野生和人工种植型古茶园共计6万余亩,目前可查的最早进贡普洱茶的记录由开化府(今文山州)贡出。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学专家虞富莲于20世纪80年代考察论证,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文山州西畴、麻栗坡、马关、广南一带同属于茶树的起源中心。
“茶种之源,贡茶之始,花香馥郁,甜醇润滑”,是对文山茶品质和茶文化最中肯的概括和总结。
就坪寨古茶区而言,拥有自然留存的秃房茶、厚轴茶、广西茶、普洱茶、茶(“茶”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种)5个种,以及白毛茶1个变种。全世界共有35个茶种,在一片茶山同时拥有5个原生种、1个变种,占世界茶种的七分之一以上,这一现象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绝无仅有的。
这些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奠定了西畴古树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龙头企业文山隆利春茶叶销售有限公司进驻,沪滇扶贫协作资金的扶持,云南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周红杰专家工作站落地坪寨古茶园,以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多方合力,推动了当地古树茶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渐成现实。
“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畴古树茶的春天已来,更加美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指日可待!
作者:杨发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