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用水中的70%又是被水稻所消耗。随着水资源贫乏带来日益严重的旱灾,干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培育具有高产、抗旱性状的水稻种质资源,对于节约产能、提高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日,记者从由爱德帮农业发展集团发起的爱德帮高山旱稻推广研讨会上了解到,爱德帮高山旱稻新品种培育及标准化种植技术已于2021年通过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该品种适应全国各种土壤环境种植,产量稳定,即使在贫瘠土地种植亩产也能达到800斤左右,今年拟计划在全国有序推广,有望解决旱地缺水不能种水稻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据爱德帮农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高山旱稻研发人彭晓燕介绍,旱稻又叫陆稻,与水稻同源,皆由沼泽里的野生稻驯化而成。传统旱稻在广西、云南等地的山区种植历史悠久,用水量仅为水稻的1/4-1/3,但由于亩产低、出米率低等原因,一直未受关注。
彭晓燕团队自2009年开始研发,历经11年改良培育,培育的高山旱稻具有耐寒、耐旱、耐热、耐水淹,而且抗病虫害能力强、根须发达等优点。目前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云南等多个省份,以及陕西延安的黄土缺水地区推广种植,亩产稳定。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山旱稻种植面积累计达1000多万亩,登记在册参与种植的农户共有11万多人。通过现场测产证明,该品种在贫瘠土地种植亩产量达到800斤左右,平原缺水地带亩产量可达1000斤以上。
2021年,在云南省海拔2300米地区种植高山旱稻测产结果显示,200亩旱地总产量可达16万斤以上。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副县长黄海滨在测产现场实地考察后表示,在高山上开垦的荒地上,其他作物都不生长,没想到爱德帮旱稻能生长得这么好。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徐建龙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大米已经成为全球近一半人口的主食,这一比例在我国超过了65%,水稻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压力。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粮食缺口将达1.3亿吨。近年来,蝗灾、洪水、干旱、极端气候等不利因素叠加,粮食生产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挖掘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抗旱等性状的优异种质资源,培育绿色高效作物新品种,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爱德帮培育的旱稻新品种秸秆粗壮、根系发达、保水抗旱能力强,适合干旱缺水地域种植,可充分利用荒地荒坡、盐碱地等荒废土地耕种,弥补了水稻品种的不足,如普及推广,可成为水稻生产产能的有益补充,助力粮食安全。
安徽省太和县种植户代表董玉龙说,通过在太和万亩林下试种旱稻,验证了高山旱稻能在从未种植过稻子的地区生长,而且长势良好。
彭晓燕表示,今年将继续扩大高山旱稻种植面积,拟计划在全国有序推广,将带动40万户农民种植增收。特别是在高山偏远缺水地区建立育种基地,为未来的荒地种植旱稻奠定基础,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王发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