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刚从海里捞上来生蚝,在经过清洗、称重、分级、装箱后马不停蹄地装上冷链车送走,第二天就会摆到全国各地的盒马门店货架上,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的一个加工车间里,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今年5月31日,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在大连庄河立牌。从4月初开始,盒马以订单农业方式,从庄河市下订单——每天4万斤生蚝的订单量。
借助着生蚝的开门红,花蛤、蛏子、扇贝、海螺、鲍鱼、黄蚬子、白蚬子等庄河海域的优质海鲜也纷纷出海。在盒马强大的供应链护航下,这些北纬39°的鲜美滋味可以被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所品尝。
好品种+好环境,打破“蚝荒季”
进入夏季,生蚝成为烧烤餐桌上食客们的最爱。但每年的5-10月其实是“蚝荒季”——此时的生蚝正处在产卵期,生蚝体瘦、肉少,口感较差。然而在庄河,生蚝却可以肉质鲜美肥厚,且保证每天4万斤的产量,这是如何实现的?
海上盒马村育苗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米成志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很多地区的生蚝原本是雌雄同体,每到这个季节,生蚝产卵,导致体瘦肉少。而庄河的生蚝,早前就成功培育出3倍体品种,这种生蚝不具备繁殖功能,只能一直生长,所以打破了以往的季节限制。”米成志介绍,海上盒马村建立了系统的研发队伍和育苗机制。投资7000万元,联合全国34所大学和16家科研院所,成立海洋研究院;再投资7000万元,建立养殖基地。通过完整的科研与培育体系,让生蚝种苗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除了好品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优质生蚝成长的必要条件。
大连庄河地区,被誉为“大连的水碗”,区域内有365条大小河流,淡水资源和海洋资源融合,饵料丰富。同时地处北纬39°,水温相对较低,盐度适中,适合贝类等海产品的生长。
庄河玉洋集团副总经理王迎春告诉记者,玉洋集团目前已有12.8万亩的生蚝养殖海域,常年在海面下3米至13米泡“冷水澡”,至少要浸泡两年,才能出海,如此才造就了生蚝的高品质。
盒马水产采购经理邹威邦经过出海核验,发现了庄河生蚝的特别。“一般来说,生蚝的出肉率(生蚝肉占总重量的比例)达到15%,就符合行业标准。但是这里的生蚝出肉率超过18%,最高可达到26%,是毫无疑问的优质生蚝。”邹威邦表示。
从深海到餐桌,一场分秒必争的竞速
海鲜贵在“鲜”字。生蚝的生长温度约为20℃,一旦出海,就要面临30多摄氏度的高温,该如何保证鲜活?对此,盒马费尽了心思。
刚捕捞上来的生蚝,周身被淤泥覆盖,为了确保以光洁的外壳面对消费者,海上盒马村的生蚝出海后至少要洗五次澡。在加工车间的流水线上,15分钟内就要洗四次。其中包括3次“淋浴”、1次淡水澡。在车间内,4条全自动生产线运转,每小时能清洗、加工、分拣出1万斤生蚝。如此的分秒必争,让生蚝从海里被捞上船,到经过冷链车运走,全程不超过10个小时。
“盒马对生蚝产品的要求非常高,贝壳开口处不能超过2毫米,考虑运输途中发生的变化,实际上,初期分拣时的要求更高,开口处不超过1毫米,基本就是指甲盖的厚度。”盒马供应链负责人余凯峰说。在他看来,高要求也在倒逼着运输的不断升级。
目前,海鲜从大连庄河运往外地主要有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海上,捕捞时段多集中于夜里10点至凌晨2点,为初次分拣和运输空出黄金期;陆运,先将海鲜装进0°恒温箱,这个温度下,生蚝等贝类产品可以进入休眠期,鲜度不损失。全程冷链车0°—4°,再加一层双保险。车内安装GPS定位系统,车内温度实时掌握;对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广州、深圳等距离较远的城市,全部采用空运。
在运抵销地后,依然不能放松。“海上盒马村专门在全国建了18个销地仓,就近进入盒马门店。在这些‘保鲜中转站’,有多种冷鲜、冷藏设备。”余凯峰介绍,在销地仓内还可以做二次分拣、加工,筛选出高品质海鲜登上食客们的餐桌。
完整的冷链运输让大连的众多海产品可以出海远行。邹威邦介绍,截至目前,出自于海上盒马村的8种海产品,平均每天供应盒马全国门店接近7万斤。
反哺生产端,订单模式带来农业新方向
自2019年,随着全国首个盒马村在四川省丹巴县八科村诞生,到今年年初,全国已有136个盒马村,涉19个省份,无数特色农产品通过盒马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除了带动优质农产品下山出海,“盒马村”的订单农业模式也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该模式中,盒马提前通过大数据,预测明天或之后一个阶段的走货量,以此为依据给产地下订单,提前完成产地端稳定的供应。而生产端可以有效地了解市场的最新需求,避免了滞销等问题。
以“海上盒马村”为例,今年4月,全国多地疫情反复,让庄河生蚝销路受阻。“等到10月生蚝还卖不出去,就会死在海里,如果再遇到台风,甚至会全军覆没。”王迎春坦言,彼时的她心急如焚。
盒马的订单解了王迎春的燃眉之急。4月起,盒马与庄河玉洋集团签订订单农业,从庄河市下订单——每天收购4万斤,约15万只生蚝,初步缓解了生蚝滞销难题。5月31日,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在大连庄河立牌,现在王迎春只需要根据订单来规划生产,不需要考虑滞销的风险。
不仅是企业收益,“盒马村”模式也让过去靠海为生、靠天吃饭的人们过上了旱涝保收的日子。
刚捞上岸的生蚝,需要人工用斧头砍掉泥外壳的泥垢和粘连,这个“砍工群体”以当地妇女兼职为主,所以被称为“妇女斧头帮”。正常情况下,每位砍工平均每天要清理生蚝1000斤到1200斤,月收入在4000—6000元之间。因疫情严重,生蚝销路受阻,她们也“砍完上顿没下顿”,得益于订单农业带来的稳定销路,如今她们的收入也有了稳定保障。
“建立海上盒马村,就能更长久的实施订单农业,这样企业与农户可以放心生产,消费者也能吃上好产品,农民也能增收。”邹威邦认为。“海上盒马村”建成,为将来盒马与产地之间更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在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越、产量稳定前提下,盒马将帮助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化、IP化升级。
据了解,盒马计划将在全国建设1000个“盒马村”,在全国农业产地采购共计1000亿元的优质农产品,并按农产品品类进行规划建设,力求让盒马村成长的更系统,更全面。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