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三区三州”行】西藏尼木:高原上种出“太空蔬菜”

——

2020-12-30 16:01:01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当地土壤条件恶劣,砂石混合,缺水干旱,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吃菜难”始终困扰着当地群众。如今,在尼木县尼木乡的荒滩间有序地分布着数个日光温室,尼木县凭借着这些温室不但解决了当地吃菜难题,还发展出了蔬菜产业。  位于拉萨市尼木县的尼木乡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排排的智能连栋温室是产业园的航天育种蔬果基地。眼前这位正在向参观游客介绍温室蔬菜的工作人员是德吉,德吉之前在县农业局工作,航天育种基地建成之后,她主动申请来到这里,成为一位点对点帮扶干部。

尼木乡自然地理环境并不理想,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1.4亩,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为改善县里农民贫困的状态,2017年年底,北京市顺义区与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结成了帮扶对子。2018年,由北京市投资5500万元建设的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这片基地共占地50亩,拥有智能棚1座、水果棚2座、菜棚20座。大棚建成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改良土壤,先清除掉不适宜种植的沙石,再利用有机质来改良土壤结构,最后调整土壤里的酸碱度达到适合种植的程度。经过改良的土壤能够保证蔬菜、水果的健康生长。2019年上半年,顺义区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种植上的优势,帮助尼木县建成了高原种植业航天育种及产业化推广项目,并顺利投产运营,让那些看似简简单单的种子变得不简单。  尼木县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为了彻底解决蔬菜种植缺水的难题,当地修建了一整套水利提灌工程,从十公里外的续曲河引水进行灌溉。阳光温室种植又大大减少了水分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了最高。环境问题解决了,当地技术人员的短缺又成了制约大棚发展的一个难题。尼木县党委决定派驻干部点对点帮扶产业项目。德吉来到航天育种基地后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迅速成长为一名“土专家”,她还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教给群众,如今已经成功培养出种植技术人员8名,聂玉村村民拉姆是她正在培养的下一个技术骨干。

之后当地党委又推出“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机制。基地负责生产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市场营销,合作社负责生产,项目运营年用工达2500人次以上。留出年度生产经营费用之后,90%的经营利润用来给合作社内成员二次返利。在尼木乡政府的推动下,2019年航天育种基地为98名村民兑现劳务分红两百多万元,人均增收21200元。如今,大棚在基地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蒸蒸日上,每天都有车辆将刚摘下的新鲜蔬菜,送往拉萨市进行销售。  目前,航天育种二期项目的11座智能温室已经开始建设,明年投入使用之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300万元,将带动尼木乡240余名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