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变化】安徽阜阳:发展适应性农业 蓄洪区迎来新生活

——

2021-01-13 12:03:27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阜阳,历史上饱受水患之困,也是安徽脱贫攻坚进程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十三五”期间,当地政府因地制宜,不仅让一批适合蓄洪区特点的产业发展起来,破旧落后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变。  进入1月,居住在蒙洼蓄洪区的钱会明就忙着收水田里的芡实熟果,估计一亩地就能收入上万元。他说,2020年7月洪水来时,庄台里种的蔬菜、粮食都被淹了,而他种的芡实基本没受影响,就是因为两年前他在政府帮扶下承包了上万亩水田洼地种上了适水农产品。

过去,由于蓄洪区低洼多水,无法发展工业,传统农业更是得不到保证。一旦发洪水需要这里蓄洪,庄稼、蔬菜都没有了收成,“辛苦一年不抵大雨三天”。2015年,当地经过仔细研判,决定顺势而为,转变发展思路,变“水患”为“水利”。  这些产业在蓄洪区叫作适应性农业。从2015年开始,阜南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鼓励蓄洪区内近70%的低洼地都调整为适应性农业。比如,深水养鱼、浅水栽藕,滩涂洼地都种上了适水植物,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到20000元。产业调整的实惠,带动了更多的村民。  产业有了方向,当地又腾出手来整治庄台、村落的人居环境。从2018年开始,蒙洼蓄洪区的131个庄台,陆续修了柏油路,改造了厕所,实施了污水处理,完善了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连电线杆都全部升高。2020年蓄洪时,庄台上用水、用电都有了保证。

2020年4月,阜南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全部16个行蓄洪区所在的县区、101万人全部脱贫摘帽。按照“十四五”规划,蓄洪区还将扩大行洪通道,使行蓄洪区抗洪标准提高到10年到50年一遇,把蓄洪区适应性产业做大做强。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