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尽管我国总体上农业用种安全有保障,但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目前,我国粮食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不过,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一些品种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大豆、玉米单产水平不到美国的60%,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由于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一些地方土种和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种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涉及种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做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当前要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
业内专家也表示,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未来要加大对种业资源的开发,并以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叶兴庆: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就是在生物育种这个前沿领域,我们应该抢占这个制高点,真正卡点要找准,通过科研部门和行业龙头来合作,来攻克这个卡点,真正实现种业的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