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语·鳞语·鱼花》云:“ 南海有九江村,其人多以捞鱼花为业,曰鱼花户。”2011年,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被认定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广东珠江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诸河汇聚而成,流域内的地势大致自北向南倾斜。其中,佛山市境内的九江河段坡降平缓,江面宽阔且流速适中,是设埠捞取鱼花和人工养殖淡水鱼的理想河段。无独有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乪、凼数众多,很多水域、乡村就依此两字命名,其使用频率居广东之冠。根据土层剖面分析,佛山地区江河流域周边的土层构架奇特,多有沙砾类型层级,与周边水系连通一体,像活“肺”一样能吸能排,不但对水体有着天然过滤净化功能,而且还能够形成“离岸”又“连通”的“类天然”可控环境,是淡水鱼人工养殖的极佳场地。唐代段公路《北户录》记载,“蓄于池塘间,一年可供口腹也”。宋徽宗崇宁二年到五年(1103~1106年),珠三角历史最早、连接南海顺德两地的大片桑园围(桑基鱼塘)大功告成。明代,广州已成为与东南亚及西洋通商的繁华口岸,邻近广州的佛山顺德因基塘生产兴盛而成为重要商品性农业区。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历史长河中,佛山千年乪、凼渔文化孕育出了一代代捞花、撇花、数花的时代工匠,扛起了淡水鱼养殖“天然捞花”1.0时代千年鱼埠的帅旗,为广东乃至华南区的人类繁衍生息提供优质膳食蛋白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套“鱼花”技术也伴随着历代先辈“下南洋”而延播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截至2020年,佛山拥有各类鱼苗繁育场近200家,年产鱼苗3,127多亿尾,远销国内外,在行业中遥遥领先,持续塑造着“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的巨无霸品牌形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陈建酬副教授自豪地讲“中国淡水鱼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稳居世界第一。当前佛山是全国******的淡水鱼人工鱼花繁育基地,因此称之为“全球******淡水鱼种业基地”实至名归”。
种子是芯片,是CPU。佛山淡水鱼种业的核心动力带动了整个淡水鱼养殖产业的全链条技术联动升级,以鲩鱼(草鱼)为例,商品鱼平均亩产高达1.72万斤,是全国同类养殖的1.5-2倍以上,与国外同类养殖相比更是遥遥领先。《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6406.50亿元,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80.36万吨,其中,广东省以866.40万吨的总产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其中,佛山市以69.81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8%。现在每天超过400吨淡水鱼由佛山市销往全国大中城市。
随着经济进步,社会消费已经从“吃饱”迈进到“吃好”,乃至“吃挑”的新时代。在这种升级需求境况下,佛山淡水鱼养殖悄然迎来了“质量分级”的4.0时代。传统“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但随着产业变迁与消费升级,加州鲈近年来迅速走红,被业界称为“第五大家鱼”。佛山南海九江镇负责水产工作的熊炳源介绍,当前国内加州鲈的******产区就在广东省佛山市。目前,佛山市加州鲈的苗种及养殖产量均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苗种市场甚至已经占据全国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