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气候变暖 让农业规划面临新问题

——

2021-05-10 12:01:10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小,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有弊也有利。面对这些影响,关键在于怎么主动的适应,积极减缓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有利影响,从而保证粮食安全。

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一间实验室里饲养着不少的粘虫和草地螟,这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两种主要迁飞性害虫。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很多过去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不适应于目前的防控工作,比如,粘虫越冬区最北界就发生了较大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江幸福:大概是一月份0℃等温线,北纬33度左右,这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划分的越冬北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粘虫的越冬北界明显向北扩了,大概扩到0.5到1个纬度之间,0℃等温线还是一样,但是等温线位置的纬度就发生变化了。  及时的监测预警是防控迁飞性害虫的重要措施,越冬区的变化对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而这也是我国许多农业生产活动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朱定真:现在的据我所知,农业气候的规划是三十年前上个世纪八几年做的,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了,有可能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气候了,那更不能适应未来了,所以在“十四五”规划里面非常重要的有一点,我们一直在倡导就是说你一定要考虑到现在和未来的气候变化。

专家表示,在农作物育种时就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卫建:冬小麦耐低温的问题我们平时考虑不多,大豆因为温度升高以后,它的光周期现象增强了导致早熟,我们要选一些光周期不敏感的一些品种;对于玉米、水稻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是更多的是耐高温的问题,还有抗病的问题,因为一些病害可能会加重的。  在应对不利局面的同时,也可以趋利避害,科学利用好气候变化带来的雨热资源,例如通过作物品种与茬口的优化,适当延长夏茬作物生长期,调整春茬作物播种期,减轻极端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作物的全年产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卫建:在东北的春玉米可以适当早播一点,但是不能太长,比方说早播四五天比以前的播种期;华北的冬小麦可以迟播一点,也不能太迟,迟播个五六天可以;南方的冬小麦可以迟播更迟一点,可能十天问题不大。  同时,专家还表示,我国粮食生产不仅要适应气候变化,还要通过低碳农业,参与碳达峰、碳中和,以减缓对气候的影响。据了解,农田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施肥产生的氧化亚氮和水田产生的甲烷。其中,氧化亚氮可以通过化肥减量增效来实现减排,而水田产生的甲烷可以通过改良耕作技术实现减排。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卫建:我们习惯于水田是“水整水耙”,整个耕种过程和生长过程都是厌氧的,土壤的有机质包括秸秆还田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如果我们在前期改用“旱整旱耕”的方式,然后前期控水,就是分蘖期的时候控水增氧以后,可以减少大田甲烷排放达到50%以上。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