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渔业基地之一,渔民众多,在茫茫大海上作业渔船之间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矛盾纠纷。为此,舟山因地制宜,将“枫桥经验”从陆地推广到了海上,积极发动“海上老娘舅”、“东海渔嫂”等社会力量参与海域矛盾纠纷化解,有力地维护了海上安全稳定,促进了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系列报道《共同富裕看“浙”里》,我们3日一起去看舟山普陀如何打造“海上枫桥”升级版。
这一天,在舟山普陀的沈家门港,发生了一起海上事故。一艘急着出海的大船不小心撞到了另一艘小船,小船侧翻,船上的渔民掉进了海里。愤怒的渔民爬上岸后,立刻就要找大船船主理论。就在矛盾一触即发时,有着“海上老娘舅”之称的纠纷调解员章奎定赶到了现场。
在章奎定的耐心调解下,两名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作为创建“海上枫桥”的一部分,像章奎定一样有丰富海上作业经验的“海上老娘舅”遍布舟山各地,他们在化解海上矛盾纠纷、消除各类事件隐患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了“海上老娘舅”之外,普陀区还有一支同样来自基层的巾帼力量——“东海渔嫂”,她们都是渔民的家属,利用业余时间,她们充当起了渔业宣传员、监督员、调解员等,用自己的方式维护海上的和谐、平安。
自治早已成为普陀区社会治理中的关键词。近年来,普陀区还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拓展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这边是舟山普陀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这个信息指挥平台,汇总了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包括咨询、投诉、还有矛盾纠纷等等,工作人员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然后将其指派给各个相应的职能部门。
舟山普陀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任清祥:我们这几年来的话,政府专门培育或者是专门培训这些网格化组团式服务的成员也好,包括“东海渔嫂”也好,每年要组织一到两批进行专题性的培训来提高她们的业务调解能力。通过群众的模式来解决群众自己的问题,这是最前沿也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今年4月,中国首个海上流动联勤警务站——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海上枫桥·联勤警务站”在沈家门渔港首航,这代表着过去只能等渔民上岸后才能处理的纠纷,现在直接在海上就能进行调解。
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治安大队民警 王奇立:我们这个船只要一接到报警,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抵达事发船只上,现场调解的话,因为相对来讲效果也是比较好,渔船民的话,如果我们能主动去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话,那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