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记者的实地采访我们可以感受到,农业保险在灾后减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有一些地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比例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此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202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特别是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克:应该是2017年开始我们国家推出了大灾保险,就是保额我们覆盖了地租,2018年开始我们又提出了完全成本保险,试点6个省24个县。我们把人工成本又加进去了,所以这个保障成本基本上在我们亩产值的80%,对粮农来讲就是不错了,因为它能保障你收益的80%,是旱涝保丰收的,所以是发挥了很大的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财政补贴的持续投入,三大粮食作物的参保率已达到60%-70%。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保险还是以物化成本保险为主,由于保额较低,导致农户购买率不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克:物化成本保险就是保额原则上只覆盖他生产的物化成本投入,就是种子、农药、化肥。物化成本保额只能占到他的产值的30%左右,所以这对农民来讲还是“不解渴”,就不太顶用,所以他也是不愿投保。
此外,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保险公司对农作物和蓄禽品种认识不足以及一些农产品相对小众等原因,许多特色的地方种植、养殖还没有相应的保险产品。
中国人保财险农业农村保险业务部副总经理 王建国:现有的农业保险的保险产品有3828个,承保的农产品的品种有280种,但是在中国应该是农业的品种将近550个,所以还是有空间的,我们也一直在推动多品种的承保和保险产品的开发。
对此,专家建议补齐农业保险的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适当提高保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克:农业保险要坚持扩面、增品、提标的方向。首先扩面和增品,把很多农产品,最起码是大宗农产品都要纳入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内;提标就是扩增保障水平,保额从400元提高到500元、900元甚至更高,因为保障程度提高了,对农户来讲它就更有用了,所以他们参保积极性是会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