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到农业现代化,脑子里的画面感好像主要是各种现代化农机,无人驾驶、北斗导航、田间嘟嘟嘟嘟一顿播种、一顿的收获。而在育种领域,未来能把智能化、数字化给用好了,这可能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过去,科学家选育水稻新品种主要是靠人工观察和统计,依赖于育种家的经验积累及眼力,这存在着随机性。而且受制于人力、土地资源等诸多限制,一个选育群体一般种2000株这就是极限了,漏选的概率很高,平均6至8年才有可能选育出让人满意的新品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设计研究室主任 刘华清:假设一个品种比另一个品种更好一些,增产5%,在田间用肉眼有时是不容易看出来的,造成我们漏选了或者错选了,没有经验的都不容易选到好的品种。
刘华清介绍说,在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广泛在作物选育领域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通过多年积累的数据,对作物可能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预测,辅助育种专家来育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设计研究室主任 刘华清:我们未来在这个方面应该是会培育出一些突破性的品种,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培育的生长期90天以内的水稻品种,在原来可能只能种单季的地方现在可能发展双季,这样无形中增加水稻的播种面积,实现粮食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