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播种,经过2个月的生长,沙漠中的羊肚菌已经顺利出菇!”
12月24日,四川省农科院资环所食用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谭昊向记者透露了一项最新的羊肚菌栽种技术:用沙漠砂代替土壤作为羊肚菌栽培基质,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沙漠中取得了良好的出菇效果。这项技术不仅为西北荒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高值产业支撑,同时具有提升沙漠砂有机质含量的生态潜力。
羊肚菌一般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中,沙漠栽培羊肚菌,这究竟是异想天开,还是突破思维盲区的新模式?
原来,在过去的研究中,谭昊发现羊肚菌出菇所需有机质主要来自外源营养袋而不是土壤,土壤中的腐殖质也并非羊肚菌需要的主要营养,土壤作为羊肚菌出菇基质的角色并非不可替代。
在前期研究结果的提示下,谭昊吃惊地发现,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漠砂和半沙漠化土壤在理论上具备作为羊肚菌栽培基质的条件,这与目前羊肚菌主流栽培技术倾向选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肥沃土壤,有着较大的不同。
于是,团队决定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去年设计了小规模试验以探索沙漠砂栽培羊肚菌的可行性及产量表现,亩产960斤。这说明沙漠砂能够代替土壤作为栽培羊肚菌的基质,且产量高于整个羊肚菌栽培产业的平均产量水平。随着羊肚菌在沙漠砂中增殖,还观察到栽培羊肚菌使沙漠砂中有机质含量提升七倍,出菇后基质中胡敏酸、富啡酸、胡敏素含量显著上升,揭示了用沙漠砂种植羊肚菌在收获高值农产品的同时辅助固砂和提升沙漠砂肥力的应用潜力。
今年,团队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盐渍化研究站合作,在甘肃河西走廊古浪县和景泰县的沙漠及半沙漠化土壤试验示范24亩。“起初,对于能否在干燥的沙漠里维持羊肚菌栽培所需湿度,大家心里并没有底。”谭昊介绍说,“但是,我们以前期研究建立的羊肚菌栽培参数动态模型为标准,对沙漠中栽培的羊肚菌进行田间条件实时精准控制,辅以覆膜等技术手段,最终发现在沙漠实地环境中保持羊肚菌所需湿度并不是一件难事,最终耗水量竟然远低于玉米和蔬菜等农作物,获得了丰收。”
“眼下正是羊肚菌鲜菇收购价较高的时节,当地赚到钱的老百姓非常高兴。西北荒漠化地区能种植的经济作物非常有限,当地亟需乡村振兴的科技助力。附近多个县市看到了希望,有意在沙漠羊肚菌产业上继续投入。羊肚菌生长周期短、利润率高,如果能充分开发沙漠、半沙漠土地资源种植羊肚菌,避免与粮油作物等争夺优质耕地,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干旱区盐渍化研究站站长张生银告诉记者。(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