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丰收时节,广袤的沃野田畴一派繁忙,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甘肃张掖100万亩制种玉米喜获丰收,晒场上满目金黄;安徽铜陵田间稻花飘香,水稻新品种引来大批种田大户观摩选种;江西广昌莲农喜采莲,良种推动标准化种植,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400元以上……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底气。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着力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为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
初冬时节,甘肃张掖一家种业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验良种。王将摄(人民视觉)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十分紧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快完善种业产业链,让一粒粒好种子“长”出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初冬时节,在甘肃张掖甘州区的一处种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晾晒制种玉米。王将摄(人民视觉)
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一方面,农业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开展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保护,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库,是保护种子资源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保护和利用必须“两条腿走路”。从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紧密对接,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新品种,再到推动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良种供应保障能力,让种业插上科技翅膀,农业生产的“短板”就能早日变为“长项”。
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许多育种专家选择到这里扎根,一待就是好多年。的确,仅从育种周期看,要培育一粒好种子,少则5到8年,多则10到20年,甚至要花更长时间。所以,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既急不得,也慢不得。无论是打通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还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都需要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应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建立全流程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进规划审批、用地保障、人才激励等政策落地见效。
当前,各地正在开足马力加工优质良种,为来年春耕、春播做足准备。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农业生产在年复一年的时间旅途中周而复始,而种业振兴始终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重要前提。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种业发展吹响号角。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能底气十足。
作者: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