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改变,从“观念无障碍”开始

——

2022-03-12 09:24:53

随着冬残奥会赛程的推进,“无障碍”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比如在城市建设上,北京市早在2019年11月启动了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

北京作为冬残奥会的主办城市,在设施无障碍方面做出了典范。正如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克莱格·斯宾塞曾经讲的:2022年,中国将残奥运动带到了新的高度。而这个“新高度”的内涵不仅在于我们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设施条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筹办的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去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引领人们更多地关注残疾人的能力提升。这种观念上的“无障碍”,是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包容性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

“什么是‘观念无障碍’?在我看来很简单,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理解、包容的心,真正地尊重、关心、帮助残疾朋友,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告诉记者,“消除观念上的障碍更重要,任务也更艰巨,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为什么“观念无障碍”在残疾人体育赛事中如此重要?

体育来源于生产、生活、娱乐,残疾人体育来源于康复和健身。残疾人通过从事体育运动,可以在心理、精神上得到满足。同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后,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认识可以产生改变,认为他们和健全人是一样的,同样能为国争光。

改变始于体育,而不止于体育。“对于运动员本身,他可以认为自己也对社会有用,也能回报社会。”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说,残疾人能够生活在社会当中,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最后达到社会包容的状态,才使得整个世界更美好。“因此我们说体育有魔力,有魅力,有活力,体育能改变一切。”

夏季残奥和冬季残奥分别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才开始。“一开始的启动其实并不容易,但是每一届的比赛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参与和关注,也有年轻的残疾人朋友们观看电视转播,被和他们有类似身体情况的人所激励、所鼓舞,这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克莱格·斯宾塞介绍,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有15岁的运动员参赛,有16岁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这将鼓舞收看残奥比赛的来自意大利的8岁或12岁的小朋友们,鼓励从来没有踏上过雪板或从来没有滑过雪的人在4年之后来到冬残奥会的舞台,甚至登上领奖台。“我们完全能够设想,中国8300万残疾人的生活会被体育所改变。”他说。

1994年,北京举办了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2010年广州又举办过首届亚残运会,北京2008年举办了夏季残奥会,通过这些比赛,我们不断参与国际残疾人体育交流,并在交流中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谈到我们留下的遗产,首先从理念上是平等、参与、共享。”杨金奎说,“人员的遗产首先是技术人员,我们培养了大量的国内技术官员,大量制冰师、压雪、造雪师等,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大量管理人才和志愿者。最后也留下了很多永久性的、临时性的一些场馆。”

在观念上强调“无障碍”的概念,也从一个方面有力说明了,北京冬残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会是弘扬“扶残助残”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盛会。相信在此次赛事之后,社会上将出现更多的力量,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艺娇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