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来点,好嘞,慢慢放!放!放!”只见成百上千只小鱼苗活蹦乱跳从一个投放筐里倾泻到水中。四月,随着密云水库正式近入禁渔期,水库的增殖放流工作也正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山谷型水库,不仅是有防洪功能、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更是首都人民的“生命之水”。而增殖放流就是保持密云水库水质、送一盆清水进北京的必要措施。传统增殖放流鱼苗投放量370吨左右,全部采用人工投放形式完成,先用小塑料筐分装鱼苗,再用台秤一筐筐称重再装车送到指定的投放水域,最后通过水带投放到水库里。这样操作不仅投放水域小,而且投放时间需要将近两个月。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逆流”补水密云水库,鱼苗投放水域因库容量增大而扩大,鱼苗投放量也不断加大。按照今年计划,581吨鱼苗要在20天左右全部入库,如此大的工作量怎样完成?
放流现场有一整套增殖放流设备,其中包含了起重机、电子吊秤、投放筐、蓄水池等部分。现场施工人员告诉笔者,要想完成整个鱼苗投放,需要先在岸边放置一个蓄水池,然后将投放筐放入蓄水池中,这样鱼苗车中的鱼苗进入投放筐后,吊车再将投放筐提升到空中,完成实时测重并打印计量凭条,最后起重机旋转吊臂,将投放筐中的鱼苗放入水体。说话间,工人就已经完成了一次鱼苗投放。同时,笔者还了解到,在水面、吊车臂、驾驶室、控制室内还配套了4个摄像头,对整个鱼苗投放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记录,使得整个机械化增殖放流过程透明可见。
相对于传统人工增殖放流,机械化增殖放流每天可节省人工费2000元,同时投放效率也大幅提升,由原来的每辆鱼苗车投放近2个小时缩短为12~15分钟,大大提高鱼苗入库的存活率。
近年来,为了改善密云水库人工放流的现状,实现省力、精确、安全、高效地投放鱼苗,在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的技术指导下,密云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一直在不断摸索研发适宜的机械装备。经过近十个月的设计制作及改良试验,最终研制了一套运转良好、可靠性高的机械化增殖放流设备,结束了密云水库几十年来人工增殖放流的历史。
随着设备的投入使用,密云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又继续改造升级,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在外型、称重系统、记忆存储系统、消毒、细节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改良设计与配套更新,打造了五个新“亮”点:一是设备外型亮,由原来的“簸箕”型投放筐,更新为“船底型”投放筐,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设备对鱼苗的冲击力、减少死伤鱼率;二是称重亮,原有吊秤稳定性低、读数误差大,经改良后在20s内系统读数稳定,不仅提高效率,而且便于机手操作;三是记录储存亮,根据增殖放流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实现了鱼苗车进场时对车牌号扫描、吊秤称重后数据自动回传、显示器旁设置三色警示灯提示、分品种计重及统计等功能,能够精确记录鱼苗送达时间,并可实现永久保存、随时查看记录;四是监控亮,融入智能设备,在各个环节安装摄像头,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现场直播”,透明化投放鱼苗,降低廉政风险;五是细节亮,不仅对蓄水池增设高水位排水口,为鱼苗营造水体缓冲环境,而且加大蓄水池的下排水口尺寸,排净积水保证水池环境整洁卫生,而且为运输车搭建“单边桥”支撑板,使鱼苗能够从水箱中顺畅滑出。
经过升级后,装备运行稳定性、称重精确性、公开透明性、安全性和智能性等几方面进一步增强,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对鱼苗的冲击力、减少死伤鱼率。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介绍说:“传统人工放鱼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计量误差大,存在廉政风险、作业危险系数高等问题。现在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增殖放流,速度是原来传统人工放鱼速度的7倍,而且作业过程公开透明,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人工放鱼的弊端。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未来市区两级农机推广部门还会加强联动,通过优化机械化增殖放流的手段,助力提升密云水库水产综合生产能力、保护首都人民的'生命之水'”。
作者:李震 李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