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水产养殖大省”福建打造水产种业“芯片” 加快“海上粮仓”建设

——

2022-04-15 11:18:06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福建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大黄鱼、鲍鱼、牡蛎、花蛤、白对虾、海带、紫菜等大宗养殖良种规模化育苗供应量保持全国第一。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1年开始,福建省实施新一轮(2021—2025)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开展联合育种与制种行动,大力支持适宜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深远海装备养殖的优良品种联合攻关,启动重点养殖品种关键技术攻关和育种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推动实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优良品种。福建省通过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家底,激励科研机构与企业携手,吹响种业振兴的号角,加快建设“海上粮仓”,让浩瀚海洋变良田,力争把更多更好吃的水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培强扶优,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连日来,全国海带陆续进入收获季,新上市的海带购销两旺。“2022年南方海带收成可以说是历年来最好的,产量同比提升30%,价格也比2021年同期翻了两番,达到了每吨1200~1500元。”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接连收到喜讯,“北方海带价格也翻了一番。”

丰产又丰收,好局面来之不易,林哲龙觉得好品种是关键。作为全国最大的海带育苗企业,官坞海产先后开发出“黄官一号”“黄官二号”“闽优一号”“闽杂二号”等耐高温食用海带良种,苗种供应国内南北九个省,还出口四个国家,市场份额占全国总量的40%。

在连江官坞海带育苗场,记者看到工人坐在繁育池中,正在将鲍鱼苗从塑料膜上冲洗剥离,再将其转移到培育盘上。近2年来,除了保持海带育种的优势之外,官坞海产还布局绿盘鲍育苗,“左带右鲍”的态势正在形成。

敏锐捕捉市场风向,林哲龙看好绿盘鲍的未来,将其称为“福鲍一号”。他告诉记者:“2022年鲍鱼苗预计5月起上市,目前客户订单挺多。全年的育苗量估计会突破1亿粒。”他还透露,2022年三倍体牡蛎和竹筴鱼的育苗计划也进入试验阶段。

近年来,福建开展水产种业企业扶优行动,让企业成为种业创新主体,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目前已经形成连江官坞、霞浦一嘉、宁德官井洋、宁德富发、晋江福大等一批水产种业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种业品牌正在逐渐打响。2022年2月21日,2021年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名录正式公布,连江官坞海产榜上有名。

摸清家底,启动种质资源普查

种业振兴怎么干?摸清家底,夯实种质资源这个育种的战略性基础是关键环节。

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区属亚热带海洋,是寒、暖交汇的地方,具有一定养殖开发价值的水生生物有200多种,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具有独特优势和资源禀赋。多年来,福建省海水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海带、紫菜、牡蛎、蛤、蛏、蚶)发展到鱼、虾、贝、藻、蟹等120多个品种;淡水育苗由传统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发展到鱼、虾、贝、蟹、蛙、鳖等70多个品种,年繁育鱼、虾、贝、藻等苗种1.9万亿单位。

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区域分布,福建省水产种质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肩负摸清种质家底的重任,2021年全省全面启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此次普查计划用3年时间,摸清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状况,进行资源收集与保护,并发布福建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省海洋与渔业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和三个工作组,联合设区市、县普查人员共同推进普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普查主体16558个,普查完成率100%。

通过科学普查,福建省切实把种质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开发好、利用好。计划至2025年,福建省将建立省水产种质资源名录1份、省级渔业种业研究中心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种场30家,建立不同层次水产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自主创新,焕发“芯”动力

科技创新是种业的生命力,它推动养殖主导品种的升级换代,促进现代渔业的提质增效。近年来,福建省水产种业科技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加之企业研发团队,现有种业创新研发团队近50个,有效推动了福建省水产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突破了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组装破译,形成诱导三倍体牡蛎等关键技术,建立家系选育为核心的鲍鱼育种技术体系……研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衡的优良性状新品种,成为福建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主攻方向。

福建省牡蛎养殖面积3.6万公顷,产量达206.8万吨,均位居全国首位,也是全国牡蛎苗种基地。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福建传统牡蛎品种面临个体小、壳薄、单个价值较低的发展瓶颈。

记者了解到,世倍(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体细胞内含三套染色体组的三倍体牡蛎优良品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贝类育种科研团队给予技术指导。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曾志南研究员介绍说,与普通二倍体牡蛎相比,三倍体牡蛎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而且肉质好,糖原含量高,味道鲜美。目前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面积已超过10万亩。“普通二倍体福建牡蛎价格一般低于每公斤2元,而三倍体牡蛎价格可达每公斤6至16元,经济效益较高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很显著。”曾志南说,由于三倍体牡蛎的可育性差,不会因为生殖细胞的排放干扰海区野生自然种群,同时在降低海区富营养化和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这样的升级换代在福建省水产养殖中并非个例,自主创新正让福建水产养殖业焕发出“芯”动力。

“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是我国鲍鱼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近80%。但是夏季高死亡率、缺乏大规格高端鲍鱼等“卡脖子”问题制约产业发展,亟须对原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

厦门大学鲍鱼遗传育种团队在柯才焕教授的带领下,历经11年的探索和努力,培育出了国审认可的鲍鱼新品种“绿盘鲍”。

作为美国绿鲍与皱纹盘鲍的杂交品种,绿盘鲍具有耐高温、生长快、规格大三大特点,度夏成活率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2倍、产值提高3倍。单只250克的高价值大鲍鱼更是打破了国内市场大规格精品鲍和高端干鲍长期被国外野生鲍垄断的局面,大幅提升了我国养殖鲍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除了鲍鱼,科研人员还对大黄鱼、对虾、花蛤、海带、紫菜等传统养殖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不仅成为福建省优势主导增养殖品种,还形成区域种业发展特色。目前宁德市大黄鱼年育苗量超过30亿尾,占全国育苗量88%;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虾类育苗4600亿尾,福建省成为全国对虾养殖苗种主要供给地;贝类年育苗量约1.3万亿粒,占全国育苗量58%,其中鲍鱼年育苗量占全国育苗量77%,花蛤苗占全国育苗量的90%以上;海带育苗占全国育苗量79%。传统养殖品种育苗的突破,也为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市场导向,激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真正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苗种供应体系,才能打通种业、苗业、养殖业和加工流通业的全产业链。品种育成后,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产业化和大范围应用,育种企业大有可为。

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福建省将以大黄鱼、石斑鱼、对虾、鲍鱼等优势品种为重点,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和现代种业基地,推进现代水产种业产业园区建设,创造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种业品牌。

种业企业强起来,种业基地也得强起来。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库、原良种场和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水产苗种场2300多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0家。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和国家级大黄鱼重点实验室均落户宁德市蕉城区。

2021年以来,福建省实施水产原良种场升级改造工程,对良种场建设相关评价体系和建设标准进行了升级。除此之外,福建省还实施水产优良品种推广行动,支持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种业龙头企业开展水产优良品种亲本更新、良种扩繁、示范推广。

作为全国水产品养殖大省,目前,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正在成为福建水产种业振兴“驱动轮”。到2025年,福建省目标新增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0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家,培育水产种业龙头企业10家,全省良种覆盖率85%以上。(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