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守望稻田——郴州在湖南省率先推动“田长制”保障粮食安全

——

2022-04-19 16:47:18

丰收,离不开辛勤的耕耘,更离不开对耕地的守护。2021年3月,郴州市在湖南省率先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以分级联动的保护监管机制,实现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田长制”让每一块耕地都有了守护者。这一新时代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探索,逐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并延伸到村庄、农户,凝聚起政府、部门、群众的保护合力,以实际行动传递出郴州上下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坚定决心。

书记、市长都有“责任田”

2021年3月,北湖、苏仙、资兴、桂阳、宜章、汝城等县(市、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田长制”试点工作。2021年12月,郴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郴州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田长制”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铺开。我市正式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田长体系和“田长制”协作机制,由市委书记担任总田长、市长担任第一副总田长、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总田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总田长的指挥协调下,共同推进“田长制”工作;各县(市、区)长担任二级田长;各乡(镇)长担任三级田长;各村主要干部担任四级田长;村组干部担任五级田长。

春耕时节,苏仙区飞天山镇下渡村早稻育秧示范点,村民们忙着翻耕、平整田面、匀铺床土……今年3月16日,市委书记、市总田长吴巨培来到该村“巡田”,他走进田间地头,向种粮大户了解春耕备耕情况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田长制’落地见效。”

“田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今年3月,市政府将2022年度全市364.7万亩耕地底线任务和6.54万亩耕地恢复任务向11个县(市、区)分解下达。3月25日,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耕地保护工作,成立市田长办。3月28日,全市耕地保护“田长制”推进会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向市委、市政府递交耕地保护责任状。

上下同欲者胜。高位推动、凝心聚力,使“田长制”成为我市耕地保护新的起点。

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经验”

刚从田里回来,彭元跺了跺鞋底的泥,就忙着将巡查结果登记在册。“按照要求,我作为‘田长’,每天要对全村耕地进行一次全面巡查。一旦发现有违法占用、破坏行为,就要及时制止并上报。”

彭元是宜章县五岭镇留军村党支部书记兼四级田长。在宜章,交通要道、田间地头、村民健身广场、村委会办公室等处设立的“田长制”永久固定标志牌上面,保护区域图、田长姓名、联系电话及工作职责等内容一目了然。

作为三级田长,宜章县浆水乡党委书记姚高练感受强烈:“以前耕地抛荒现象无人管、不好管,现在有了‘田长制’,谁的地谁来管。”

在“田长制”的建立过程中,我市孜孜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一批“郴州经验”——建立村、组两级田长的监管报告制度,将耕地保护监管职责延伸到村、组两级,使得耕地监管更加深入基层、时效性更高;建立县级耕地保护“田长制”议事机构,统筹自然资源、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职责,形成耕地保护合力;重视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多措并举调动农民耕种积极性,充分激活治田“神经末梢”;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通过田长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全社会的耕地保护责任意识……

实行“田长制退草还耕”工作。“田长制”的推行,让“退草还耕”走深走实。飞天山镇设置镇、村、组三级田长235名,从镇党政“一把手”到村民小组长,全部签署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田长的职责任务。目前,全镇耕地上已退出草皮2.6万余亩,恢复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1.8万余亩,曾经的“草皮镇”又成“米粮仓”。

在安仁县,茶安水库安置区项目按厚度不低于40厘米的标准完成了91亩耕地的耕作层剥离工作。耕作层土壤是耕地最精华的部分,为使被征耕地耕作层土壤实现回收和再利用,安仁县大力推动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项目单位负责耕作层剥离和集中堆放,财政负责管护经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耕作层后续利用,保证农田都是“良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

为使“田长制”牢牢扎根,我市通过集中政策宣讲、多媒体渠道宣传、田长示范带头等多种形式,解读“田长制”内涵,普及耕地保护工作内容及重要性。2021年“6·25”全国土地日当天,“田长制”主题微电影《告白》在我市首映,郴州万人在网上签名向土地“告白”,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耕地保护愈发深入人心。

科技让耕地监管不再“跑断腿”

“田长制”的实行,让早发现、早制止乱占耕地行为成为可能。田长日常巡查制度和网络化管理制度畅通了乡、村两级监管渠道,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占用、破坏耕地行为。

现代科技的应用,也让田长们有了更称手的工具。

北湖区建成高空高清摄像头监管系统,对农田进行全天候监控,为田长们安装“千里眼、顺风耳”。不但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还能及时发现违法占耕地行为,及时反馈至上级田长,将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

宜章县、资兴市开发了“田长制手机App”,该软件程序具备现场定位、现场报告、现场查看地类等功能。村、组田长一旦发现耕地抛荒、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可以拍照上传App报告上级田长。上级田长收到信息后,进行处置“派单”,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消除违法破坏耕地行为,整改到位后再由村、组田长上传图片,轻松实现“掌上管地”。

安仁县利用卫星监测对耕地进行监管,卫星监测发现的疑似违法建设、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修建道路沟渠、种植果树林木、挖塘养鱼、建设推土区等5类图斑,会以手机短信链接方式推送至乡镇、村组信息员的手机。信息员可通过链接实时接入导航系统查看图斑位置、范围等信息,通过手机小程序直接组织开展核实、整改、销号工作。

科技赋能,提高了耕地管理水平,有效弥补了人力巡查、监测不够充分的短板。我市各级各部门以“田长制”推行为契机,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对耕地现状、耕地开发复垦、耕地占补、违法占用及整改落实等情况进行全程在线监督管理。2021年全市违法用地、违法占用耕地同比分别下降60%、47%,处全省低位。

农民重回田间地头

耕地保护,除了保证数量,还要避免土地抛荒,提升耕种质量。我市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并在支持大户种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打造高标准农田上持续发力。

郴州农民与土地的故事,见证着新时代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2022年4月11日,春光明媚。罗详龙忙着在自己复耕的土地上播种。他脚下的那片土地位于苏仙区许家洞镇洪塘村,是土壤肥沃的良田。但因离村庄远,既缺少机耕道又没有灌溉水渠,被抛荒近30年。在罗详龙的努力下,这片长满了树木杂草的抛荒地又变成了水汪汪的稻田。

罗详龙虽是土生土长的洪塘村人,却一直在城市打拼。2022年1月,罗详龙了解到郴州大力推行“田长制”、保护耕地的消息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把村里280亩抛荒地流转下来复耕,让它们重新长出稻谷。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月初,罗详龙流转了周边8个组共280亩抛荒地。在开荒前,他给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发展账:与村民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权属和政策性补贴不变。前3年免租金,之后每年给付每亩租金100元,村民到地里干活按天计酬。复耕之后,不仅可以解决土地的非粮化问题,把米袋子握在自己手中,还可以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给村集体也创造一定的收益。如果村民要自己收回土地种植,随时可以返还,罗详龙还提供种子和免费翻耕服务。灵活的政策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已有多户农民在复耕的土地上种稻。目前,罗详龙已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280亩土地的复耕。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和村民一道在复耕的土地上播种再生稻。

“我今年39岁,我表弟35岁,他现在和我一块干活,我们这代人要挑起种粮的重担。把荒田复垦开荒,不管是我来种,还是其他人来种,我都下决心要让这片曾是我们村‘粮仓’的土地重新长满水稻。”望着逐渐焕发生机的土地,罗详龙的目光深沉而坚定。

“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在春天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在田间地头奋斗、守望的身影,以信念和汗水为笔,在湘南大地上书写着筑牢粮食安全的崭新篇章。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