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杂交小麦快速走向应用

——

2022-04-22 22:04:17

杂交水稻大家可能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在杂交小麦领域,我国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耐盐碱杂交小麦新品种已经进入试验示范阶段。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所长 张胜全:我们在环渤海的盐碱地上山东滨州,做了杂交小麦盐碱旱作的实验比较,增产幅度超过40%以上。在贮墒旱作的条件下,它的亩产水平接近500公斤,所以杂交小麦在中低产区我们认为有很强的丰产优势,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中低产区的粮食产量水平提升可以作出贡献。

张胜全告诉记者,在北京农林科学院的试验田里,新品种杂交小麦已经进入孕穗期。基于自主创建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这片试验田所开展的是耐热、耐盐碱、节水抗旱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及恢复种质的改良工作,目的是培育适宜盐碱、旱地等中低产区应用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所长 张胜全:两系法杂交小麦是用一个父本和一个母本进行杂交来创制杂交种,那么它的母本是这种特殊的、我们中国特有的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它在特定的光照环境条件下,比如说在北纬40度条件下,它和正常小麦是一样的,但是把它种在北纬20度或20几度条件下,它就表现为它的雄花是不育的,雄花不育情况下呢,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母本,那么再找一个雄花表现为正常的小麦的这种材料作为父本,两个材料进行杂交就可以创制杂交种。

杂交小麦主要是解决小麦的雄性不育系体系问题,通俗来讲就是利用雄性不育克服自花授粉限制,进而实现规模化小麦杂交种生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杂交小麦专业性研究机构,研究团队历时20余年,几代小麦科学家坚持自主创新,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攻克了国际杂交小麦不育系难以繁殖、育性恢复不彻底、制种稳定性差、种子成本高、环境污染重等科学难题,创制出一批在高产、节水、耐盐碱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增产20%以上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首席专家 赵昌平:这个体系目前国外这个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那么我们拥有这个体系从材料、规律和技术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在相关的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在这一块远远领先于世界,并且引领今后杂交小麦研究的一个方向。

如今的杂交小麦所不仅是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也是农业农村部唯一指定的小麦品种DNA指纹检测单位,累计选育出优良小麦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推动了杂交小麦产业化进程,为北京发展高技术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所长 张胜全:在乌兹别克斯坦,我们培育的杂交小麦品种JM6-3在他们国家率先实现审定,这是我们中国在国外审定的第一个杂交小麦品种,可以说呢,我们很自豪地说中国的产品不光是自己用,而且也走向了“一带一路”,能够为“一带一路”国家希望作出中国的贡献。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