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为圆满做好2021—2022年供暖季农村地区“煤改电”长效管护工作,大兴区农业农村局组织11个镇召开工作部署会,要求各镇依据实际及时组织设备企业、维护队伍,再次对7.4万户用户开展全覆盖巡检,杜绝隐患并封存设备,确保下一供暖季的安全稳定使用。回顾整个供暖季,大兴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指示精神,并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以高标准的管理与服务为聚焦点,以提高百姓满意率和受益度为大前提,通过实施“六个强化”,顺利完成农村地区“煤改电”长效管护工作。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全区“煤改电”12345热线投诉共583件,完成率100%,在大兴区接诉即办工作全市排名前列的情况下,全区“煤改电”投诉量占取暖类12345投诉量的11.7%,占全区12345投诉总量的0.56%,而且比2020—2021年同期下降55.4%,比2019—2020年同期下降70.6%。
强化目标导向,完善机制建立。大兴区自2018年开始,着手建立“区-镇-村”三级管护机制,截至2021年,全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区级统筹、属地落实、村级保障”工作模式。区级层面下发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范围、责任分工,同时发挥区级调度中心作用,加强对各镇的协调、检查与考核;各镇成立管护中心,组织相应企业对“煤改电”用户实施跟踪式维修管护与应急保障,并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信息化监控与预警;各村组织基层网格员,配合做好设备售后服务与舆情引导工作,尽量将矛盾在村级层面及时化解。
强化运维品质,保障取暖安全。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主管领导狠抓落实,一是组织各镇明确政、企相应负责人职责,依法依规开展设备运维工作,11个镇共聘用管护队伍30余支,设立维修服务网点30余个,常驻管护人员200余人,镇级管护中心公布24小时热线电话,对农户多渠道反映问题实现“2小时上门、1小时解决问题”的服务目标,并最大限度确保百姓对售后服务满意;二是2021年9—10月、2022年1月,多次组织各镇逐村、逐户全覆盖排查设备安全隐患,并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组织各镇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科学配备应急设备,安排充足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并在极寒天气时段启动24 小时应急机制,全方位保障农户冬季安全取暖。
强化接诉即办,快速响应诉求。为加大12345接诉即办工作实效,区级调度中心设专人每天随时更新市级12345派单APP,发现派单立即联系属地及镇级管护队伍联系人,督促接单并抓紧核实处理。各镇基本实现派单及时处理,并常态化推进“煤改电”管护工作,如大兴区榆垡镇委托第三方成立镇级清洁能源售后服务管理中心,中心信息部培训专人回复取暖接诉即办派件,第一时间登记详细信息,并立即告知相应部门派人上门核实情况、处理问题,完成上门后信息部回访农户,询问态度、时长、效果等,确保管护诉求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解决,同时,该镇为加强未诉先办能力,还在各户家中钉装印有供暖报修电话的不锈钢牌,引导农户有问题第一时间先联系镇级中心人员。
强化机制创新,提高办结效率。全区积极鼓励各镇结合辖区情况,探索与创新“煤改电”长效管护的高效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如大兴区黄村镇按照区域划片,聘用两支管护队伍,制定管护要求和奖惩办法,将维修服务与接诉即办同时作为考核标准,实施“煤改电”管护服务,该镇在创新机制后,投诉派件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满意率与管护品质显著提升。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自主意识。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各镇持续深入加大宣贯力度,各镇动员村级网格员、组织维护人员,大力宣传“煤改电”各类型设备的安全使用、保养等常识,不断提升农户自主维护取暖设备的意识与能力。如大兴区采育镇制作设备维护保养知识贴纸,青云店镇自制运维小卡片发放到各户家中,长子营镇将相应常识与24小时维修电话在公众号上进行公示。
强化科学管控,提供智能服务。大兴区已将全部“煤改电”空气源热泵及部分其它取暖设备,纳入区级煤改清洁能源信息管控系统。该系统利用互联网及无线传输技术,通过设置不同权限,实现实时对“煤改电”设备的数据采集、远端监测、故障报警与节能控制。区、镇、村级管理部门可查询、分析辖区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信息管理、故障监控与使用综合评估;各户可查询自家供暖情况,合理调控供暖运行,具备条件的可实现节能减排;设备厂商及管护单位可查看相应品牌设备的运行数据,第一时间获取故障报警推送信息,提高维护效率。2021年,该系统获得国家发改委及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联合颁发的十大“2020年全国能源资源计量示范项目”称号。目前,大兴区对11个镇约5.7万户“煤改电”用户实施智能化管理,其中3.3万户具备节能功能,每年可节约用电7484.1万度、电费2245.2万元、减少燃烧标准煤2.28万吨、减少碳排放1.55万吨。通过运用智能化服务管理技术,助力夯实“区-镇-村”三级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对“煤改电”使用效果的满意程度。
作者: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