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试点一年多了,目前取得了一定进展,据《2020年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双双超过98%,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数字乡村发展评价体系,省级规划严重滞后;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薄弱,数字化应用缓慢;乡村数字化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乡村数字化支持力度不到位,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村民信息技能不足,数字化素养偏低。
按照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针对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加强数字乡村发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构建数字乡村发展评价体系。对照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与行动规划,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省级数字乡村发展规划,从宏观上指导各地制定数字乡村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与举措。同时,构建数字乡村发展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建设,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以此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地域性,应考虑到当地现实情况,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进程,扩大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与治理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加速乡村网络设施建设、信息终端建设和服务数字化供给,推动能源、水利、电网、环保、物流、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此基础上,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生活质量,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建立乡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强化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总之,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深度融合,使乡村治理更加直观、精准、智能。
强化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区示范效应,推动全国数字乡村均衡发展。各试点区要积极探索试点政策促进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多维路径,优化试点政策实施效果,在乡村信息化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以及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先进地区,要大力推广其经验,强化试点区的示范效应,为后发地区提供借鉴和实践经验,助推全国数字乡村均衡发展。
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多方协同援助模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对数字乡村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与专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手段,探讨专项经费资助、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建设基金、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形式,加快推进财政支持与社会融资相结合。同时,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数字乡村领导小组,推动各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进程。针对数字化严重落后的乡村,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多方协同的数字乡村发展援助模式,成立数字乡村发展援助组织,通过对口帮扶,逐渐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构建数字乡村发展人才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村民数字化素养。数字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构建“初级—中级—高级”全方位数字乡村发展不同类型人才培训体系迫在眉睫。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为农民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育数字农民。一要加强管理,构建由区(县)委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总抓,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体系;二要设立培训专项资金,与数字产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动,建立培训师资库,开展乡村农民数字技能公益培训项目;三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线上线下相结合,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四要制定数字乡村人才高校培养计划,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纳入职教体系中,为数字乡村后续发展输送充足的人才;五要支持人才进村,推动数字人才、大学生等回村发展,鼓励其为农民进行数字化培训。通过以上综合举措,全面提升村民数字化素养,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