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四川生猪现代种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省种猪性能测定站)在乐至县正式投用,标志着全国首个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建成。
当天中午,83头憨态可掬的猪宝宝乘坐长途专车,陆续来到它们的新“家”——四川生猪现代种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经过清洗消毒后,这些猪宝宝的耳朵上都佩戴了一枚专属电子耳标,并被分配到了各自的“房间”。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批种猪来自达州和眉山的两个外种猪核心育种场,猪龄均在60天左右,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上千头种猪中层层筛选而出的,有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三个品种。它们将在这里接受“日增重、料肉比、背膘厚度”三项指标的监测,4至5个月后便可“选拔”出最优秀的种公猪,用于基因交流。
长期以来,由于四川省尚未健全有效的现代化育种体系,全省14个外种猪核心育种场的近2万头种猪,大部分都依赖于进口种猪繁育,国内的核心种猪资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这些种猪繁育1至2代后生产性能便会退化,成为阻碍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四川生猪现代种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成后,将对全省14个外种猪核心育种场的近2万头核心群种猪,在统一条件下开展测定工作,筛选出前20%的优秀种公猪,送往四川生猪现代种业基因交流中心(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以猪精液为载体,将优秀种公猪基因免费提供给外种猪核心育种场使用,以此提高2万头核心群种猪的质量,保证全省近6000万头商品猪质量,实现外种猪“川系化”育种目标,解决种猪质量提高靠引进种猪的“卡脖子”问题。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研究所研究员龚建军介绍,四川生猪现代种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投用,补齐了四川省现代种业创新体系的最后一块短板,它与省种公猪站、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和全省14个外种猪核心育种场一起构建起了四川省高效的联合育种体系,为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外种猪“川系化”选育提供了支撑。这也是全国首个体系健全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堪称生猪育种的天花板。每年可带动四川省生猪产业新增生产效益30亿元,加快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据了解,该检验测试中心共有48个圈舍,设计年测定能力为1000头。首批检验测试的种猪还有约100头,计划在5月底到达,第二批种猪计划在国庆之后陆续抵达。(陈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