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测得到 报得出 报得准——看四川水文“耳目尖兵”如何把牢防汛主动权

——

2022-05-11 18:25:03

“姜射坝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水位水情!各组迅速到位,开展测报工作!”四川省阿坝州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主任杨小波一声令下,汶川县姜射坝水文站的10多名职工迅速集结,立即启动设备对该区域进行水文测报。顷刻之间,无人机起飞,无人船下水,一组组水文数据被快速传回。日前,一场防汛应急演练在姜射坝水文站的紧张上演,标志着四川今年的防汛工作拉开序幕。

图为阿坝州汶川县姜射坝水文站工作人员在电脑前操控测流设备。

“千河之省”四川水系发达、雨水充沛、地形复杂,洪涝灾害频发,防汛减灾历来是“大事要事”。5月,四川正式入汛。根据水文气象预测,今年四川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洪水,青衣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渠江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安宁河、岷江下游、沱江上游、涪江上游可能发生接近警戒水位的洪水,当前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如果说防汛抗洪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水文情报预报就是这场战争第一个打响的“情报战”。作为防汛指挥部的“耳目”“尖兵”,四川水文系统将如何打好防汛“主动仗”,守护人民“生命线”?记者进行了走访。

百年水文站资历老设备却不老

沿着岷江一路向南,来到了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三江交汇处——四川省乐山市。青衣江上空,一个重约250公斤的白色铅鱼正沿着横跨青衣江的索道缓缓移动。这时,四川省乐山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主任杨俊正坐在夹江水文站控制室进行汛前的设备检查,只见他熟练地点击着电脑平台上的操纵按键,不到五分钟,河流流量和平均水深等数据便在电脑屏幕上形成了实时变化图,即时同步到了乐山水文中心平台上。

位于青衣江畔的夹江水文站,是水利部确定的国家重要水文站。早在1917年,就已经有老一代水文人在此开展水文测报工作,是四川省为数不多的“百年水文站”。

夹江水文站“资历老”,设备却不老。自动测沙系统、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侧扫雷达……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站创建,监测设备设施全面改造升级,夹江水文站水位、降水、蒸发、泥沙、流量均已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初步实现了水文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监测。

铅鱼测流是比较传统的水文数据收集方式,如果水流太急或者水面有大量漂浮物的时候,铅鱼很容易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或损毁。“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启用侧扫雷达,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就能测得流量、流速等数据。”杨俊表示,侧扫雷达是目前水文领域较为先进的设备,夹江水文站去年引进该设备,现在和铅鱼同时运作。

如果没有科学及时的水文预报,防汛决策就缺失了有力支撑,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今年,四川省十大流域水文中心加挂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监测预警中心牌子,进一步强化了水文部门在水旱灾害预报和水资源检测调度方面提供技术支撑的责任。截至目前,四川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总体到报率达97%,水文测验缆道等重要测验设施设备已完成养护,2021年水毁设施恢复项目已经完成,应急测报设备、物资配置也全部到位。

大洪水考验应急测报能力

晴空万里,伫立在夹江水文站前,放眼望去,青衣江平静的水面上,垂悬着两边的青山,时不时泛起粼粼波光,印刻着414.71米的水尺在江边随处可见。时间回溯到2020年8月18日,青衣江、岷江乐山段发生超警超保水位,青衣江夹江水文站洪峰最高水位414.71米,洪峰流量达到1.81万立方米每秒,为1936年建站以来记录的最大洪水。

“当时,在底水偏高的情况下,青衣江上游出现强降雨,洪水已淹没至夹江水文站进站台阶,出站道路被洪水阻断,电力中断,夹江水文站全体职工仍坚守岗位、彻夜奋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青衣江超警戒水位洪水测报工作,为乐山城区防汛减灾决策工作及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争取了宝贵时间。”杨俊回忆道。

图为乐山市夹江水文站正在使用铅鱼测流。

在8.18洪水期间,乐山水文中心通过水情精准研判共计发布10份水情预报、5份水情预测、7份水情快报、3份水情预警,为地方防汛减灾、应急抢险及沿河单位、群众有效避险提供了判断依据。乐山及时转移上万人,无一人伤亡。

如今,距8.18洪水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水尺上醒目的红色数字却像一个记忆卡,将那段经历印刻在每个人心中。

姜射坝水文站所在的岷江流域属山谷性河流,坡度大、河道窄,因此洪水涨落快、破坏力大,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冲毁村庄、造成巨大损失。“洪水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给我们的水文测报带来了很大难度,也需要我们行动更迅速、处置更坚决。”杨小波说,姜射坝水文站今年4月已经开展了3次防汛演练,就是让大家心里绷紧一根线,锤炼大家的应急测报能力。

当岷江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文站电力和通讯全部中断时,还能进行水文测报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姜射坝水文站高级工程师肖瑜笑道:“这不是问题!随着全省水文基础能力的全面提升,目前站上配备了电波流速仪和卫星电话,一旦水文站电力、通讯受损,水文测报人员可在岷江红轮桥上手持电波流速仪监测水流信息,并通过卫星电话向外传输水情信息,为下游洪水防御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洪水淹没范围图立下抗洪抢险战功

“过去,传统水文‘马灯斗笠、撑篙划桨、测测算算、点点绘绘’均采用人工观测方式。如今,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或打开手机,就可以把相关数据采集回来。”杨小波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可视化平台和阿坝州水情信息服务平台,水文数据曲线图和河流坝口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图为遂宁市“智慧水利”系统页面。

打开遂宁市智慧水文综合服务平台,遂宁水文中心主任唐训海侃侃而谈,对于平台里的每个板块的内容和功能,他都如数家珍:“水情信息服务平台、水文洪水风险灾害管理平台、涪江流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等几个板块,可以实现遂宁市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遂宁市位于涪江中游,是丘陵低山区,境内有大大小小48条河流纵横交织。近年来,遂宁市经历了多轮暴雨洪水,但在“智慧水文”的加持下,遂宁市在2020年涪江“8·16”特大洪水中,依旧创造了零伤亡和最少损失的纪录。

“这背后,我们绘制的洪水淹没范围图功不可没。”唐训海介绍,通过整合河道管理范围3D数据,实现了涪江、琼江两条河流的淹没范围数字化,将预见期提前了10-20个小时。“与仅凭个人经验应对防汛工作的复杂局面相比,洪水淹没范围图可以提供更直观、更精确、更科学的决策参考。”唐训海说。

唐训海笑着说,过去一到雨季,他的手机每天响不停,很多都是防汛指挥部门打来询问水情信息的咨询电话,如今有了遂宁市智慧水文综合服务平台和洪水淹没范围图等先进技术支撑,防汛部门工作人员进入系统就可以清晰、直观、快速了解全市水情信息,即使不是专业水文人员都能看懂。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实习生 李烨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