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发展前景良好。”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兴记4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公司已形成集育苗、养殖、加工、研发、电商、仓储物流、自营进出口于一体的产业链格局,产品远销海内外。
“中国大黄鱼之乡”蕉城区三都澳上的新型环保渔排。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的宁德市已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大黄鱼之都”称号,这里的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至今还流传着“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的歌谣。
然而,20世纪70年代,大黄鱼资源因滥捕而几近枯竭。
“我是渔民的儿子,知道大黄鱼资源对渔民的重要性,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捕捞对象。”被称为“中国大黄鱼之父”的大黄鱼研究专家刘家富说,作为一名渔业科技工作者,不希望“国鱼”消失。
开展沿海垦区池塘养鱼高产试验、深入淡水苗种场学习“四大家鱼”人工催产技术、调查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刘家富为代表的宁德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历经15年研究,突破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
新型环保渔排内养殖大黄鱼。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1985年,刘家富和他的团队启动大黄鱼人工繁育初试,首获大黄鱼海上人工授精、室内育苗及野生鱼保活、驯养成功。1987年,100多尾全人工大黄鱼苗首次育出;1990年,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实现百万尾规模;1995年,大黄鱼生长速度慢的难题被攻克,大黄鱼网箱与池塘养殖的全套技术路线形成,养殖户试养获丰收......一度濒危的大黄鱼,从“死亡名单”上被拉了回来。
在20世纪90年代末,大黄鱼养殖形成产业规模,向福建沿海县市及浙江、广东等地辐射。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19.1万吨,占全国的80%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从事大黄鱼养殖、加工的有10多万人。
在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的海面上,碧波荡漾,礁蓝色浮球随波起伏,彩色的新型塑胶渔排成片绵延,海上田园、阡陌纵横。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坐落于此,黄黑相间的新型塑胶网箱点缀在海面上,蔚为壮观。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大黄鱼养殖企业,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全力推动“国鱼”品牌走向世界。林兴记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都为公司扩大出口带来了新机遇,公司正努力将大黄鱼推向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渔民在操作网箱起鱼。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作为中国大黄鱼养殖的核心区,蕉城区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大黄鱼全产业链。蕉城区区长陈绍曦透露,当前该区全力实施“国鱼计划”,打造“国鱼”品牌;依托三都澳得天独厚的资源,推动大黄鱼产业与美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方位塑造“宁德大黄鱼”全国文旅中心。
“大黄鱼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总体上态势良好,但还存在行业总体利润偏低等方面问题。”宁德市渔业协会会长韩承义表示,将推动打造宁德大黄鱼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产业有序发展、提升产业效益,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宁德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兼技术顾问刘家富看来,宁德大黄鱼产业在国内外有着无可比拟的地方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借鉴挪威三文鱼产业的成功经验,实现大黄鱼享誉全球。(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