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 >

罗金安:十年坚守只为种出优质烤烟

——

2021-09-13 15:25:03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烟区,有个烟农大家一提到他,都会打趣地说:“别看他家两口子个头不大,栽烟他家才是老大,本地人,已经干不过他这个‘外地人’了。”确实,他不算是地道的本地人,只是做了董干的女婿,就在这个小地方扎根栽烟十余载,他就是今年在董干镇八里坪村栽烟203亩的罗金安。

“董干这个地方,就是出名的‘山高皇帝远’,路不好,还远,基本没有什么产业,烤烟发展的路肯定是艰苦而漫长的,但是我希望我能一直坚持下去!”罗金安第一年到新寨跟着老丈人栽烟,坚定的眼神,散发着奋斗的光芒。

从麻栗坡开始发展烤烟产业,罗金安家的老一辈积极响应,带领全家栽烟,罗金安第一次接触烤烟,慢慢地,开始了解整个栽烟环节,明白栽烟需要流转土地,知道烘烤要有耐心和毅力。也是因为这棵烟,罗金安在一次烟叶收购中结识了董干片区烟农徐申荣家的女儿,两人一拍即合,很快走到一起,同时也自立门户出来栽烟。

回首那几年,罗金安颇有感触:“那两年,大坪家家户户栽烟,自家地又少,根本栽不了几亩烟,就想着往外走,一走就回到她的娘家来了。这里靠近边境,经济落后,没有技术,但是土地资源丰富,这颗烟是能盘活的,我那个时候心里就想,就是这里了!”十年弹指一挥间,罗金安在董干片区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发展烤烟,带起来栽烟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他十年坚守这棵烟,初心不变。

在这片边境土地上,罗金安栽这棵烟,一栽就是十余载,从全程劳力负荷,到现如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他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

机械化转型是烤烟生产的一大助力,而生长环境直接决定了烤烟烟叶质量。罗金安十年间风雨奔波,走街串巷,一直在寻找最适宜烤烟生长的环境。水土要适宜,阳光要足,雨水要够,水肥不行,土瘦也不行,所以土地流转一定要做到实处。

因此,罗金安栽烟一直是“行踪不定”的状态,到处流转栽烟。租地栽烟是常态,随“地”搬家是常事。2020年,罗金安一早看上了白沙杠村委会大寨村的一片200余亩的田地,但是疫情突然爆发,租地困难。烟站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联合合作社辅导员进村入地,逐户开展工作,及时统计已种玉米地。另一方面向政府寻求支持,抽调资金,补偿农户翻犁、人工及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

“年前就看好了这片地,和村委会也商量好了,今年过年早,说好年后再来翻犁,谁知道出现疫情耽搁,租的地因为没有提前给钱就变成这样。幸好有烟站帮忙,不然这片好田好地我要去哪里找!”烟农罗金安刚租完地,就带着全家拿着家当,“驻村”白沙杠,用工就近找村里帮忙,饭菜跟乡亲直接在地里买。

今年,总结了前一年的经验,他在董干八里坪栽了203亩烟,在烤房旁边改造一间自住房,守着烤房就开始了新一年的栽烟路。

“本地人就在家边栽烟成本低,自留地不用租,乡里租地也好说话,但是我这个‘外地人’也有自己的优势,每年‘举家搬迁’寻找好地,集中租地,管理方便。在这片土地上,一栽就是十多年,没想过离开,只要土地流转顺利,我就会一直栽下去,也希望能通过自身带动周边发展起来,让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也热闹起来!”罗金安这个朴实的愿望里,藏着他十年间坚守不变的初心。

在晨起暮落的日子中坚守着这棵烟,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渗透着这棵烟,罗金安亲身践行着“用心栽烟,以烟养人”的道路,对于那颗初心,他只说:“十年而已,只是一个开始!”

作者:田景丹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