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的走道不能太宽,牛群出入必须单向,不能有掉头的空间。”“青贮是提高青绿饲料利用率的有效办法,给牛羊喂饲料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搭配。”“饲草变质容易导致怀孕母牛流产。”在宁夏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的肉牛养殖基地,专家农户们聚精会神的听着专家向他们“手把手”的传授专业的技术指导。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专家组成一个个团队,走进红川村,通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为当地移民传经送宝。
据村支书海成军介绍,目前养殖基地共有1800头肉牛,“我们一直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凭经验养牛,养殖成本高,出肉率也低,今年几乎没有什么受益。”海成军说,“这样的培训指导让大家受益颇多,不仅使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养殖知识和技术,还为我们村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村支书海成军说。
据悉,为提升“四大提升行动”、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农林科学院聚焦市县领导干部包抓移民重点村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研发工作,各研究所根据包抓移民重点村产业发展计划,系统总结已有科技成果,认真梳理在研及申报项目目标任务、实施地点并与相关包抓责任单位沟通,选择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村、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等10个重点村,作为该院科技支撑百万移民致富的重点村。围绕重点村产业布局,聚焦酿酒葡萄、肉牛、滩羊、枸杞、瓜菜等重点产业,以农科院已实施的各类项目为基础,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级各类成果转化类项目,充分利用包抓机制及移民重点村产业振兴项目资金,放大已有科技成果的规模效益,提升在研项目的质量,在支撑包抓移民重点村产业发展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服务产业能力,让科技第一生产力在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枸杞园中,农科院研究员秦垦半蹲着身体,拿着剪刀,一边亲手示范修剪枝条,一边向农户传授枝条修剪技术。“有枝量树才有光合有营养,万物生长靠太阳嘛。”“树要有高度分层次。”“不同的品种要用不同的手法。”农户们一边专心听讲,一边询问自己遇到的难题和学习过程中的不解,不多时,秦研究员的身边已经被自发赶来学习的农户们围了一圈又一圈,大家都迫切的想把科学种植的知识和技术学通学懂。
“有技术才有产量,我们一定要学好技术。”专门从很远的地方来学习的韩治武告诉记者,他家中有200亩枸杞,以前不懂技术,只能到处去别人地里学别人剪,枸杞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学会了技术,心里踏实了,为了共同发展我也会把今天学到的技术教给别的农户,我相信明年的产量一定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见习记者 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