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即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举办了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你知道吗?北京还将拥有一座“双奥场馆”,它就是在本届冬奥会中作为冰壶比赛场地的“冰立方”。“冰立方”是由2008年奥运会作为跳水和游泳比赛场地的“水立方”改造而成。近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方介绍了“冰水转换”中蕴含的“黑科技”。
由“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听起来只是“一点点”的改动,实则非常不易。冰壶是公认的对冰面质量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除了对冰面光滑度和平整度的要求,对整体环境中的各个因素,例如温湿度、照明、声音传播、空气流动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在高水平角逐的奥运赛场上,冰壶冰面1摄氏度的温差或者是1毫米的平整度偏差,都会对冰壶的走向和运动员的发挥造成影响,让比赛产生争议。
为了在满足冬奥赛事场地要求的基础上,继续保有场馆奥运遗产属性和水上项目功能,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冰转换”方案——通过支撑体系和移动式制冰系统,完成“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功能转换。
郑方介绍说,以钢框架结构+预制砼板作为场地基层,加之由上到下7层不同结构组成的支撑体系,取代水泥灌入池中,这样水池则得以保留下来。 7层结构就是支撑冰壶赛道并实现“水冰转换”的关键所在。层层叠加的结构,每一步都不容闪失。最底层的2600根钢架,每一根都进行了毫米级的微调,才使得最上面的冰层可以满足冰壶场地冰面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的苛刻要求。在钢架上铺设预置的混凝土板层,用时搭制,不用拆除,这就实现了场馆冰与水间的自由转换。
“冰立方”的另一个科技亮点是智能化的室内环境,一方面要确保比赛用冰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观赛观众的体感。场馆改造采用了赛场温度分区控制。冰壶赛道冰面温度在零下4℃和7℃之间可精确调节,冰面以上1.5米处的温度则保持在10℃,露点温度-4℃,观众们所在的看台温度在16℃至18℃,保证人体舒适度。
整座场馆的“大脑”——全新的群智能系统会在比赛期间根据场馆内温度、湿度、声光环境的变化,来适时调节场馆内相关设备运行。在这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完成之后,冰壶场馆比赛大厅将确保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在任何热负荷条件下,都能满足比赛需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