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 >

云南牟定:稳烟发展促农增收 多业并进产业兴旺

——

2022-02-18 09:24:56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最早种植烟草的地区之一,有着“粮烟基地”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业农村收入来源增多,导致村域范围内大量田地被闲置,产业种植小而散,村民种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带动军屯村实现农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建综合体 稳住核心烟区

2020年,牟定县积极开展土地入股,主打绿色农业,发展烤烟+N多元化发展为抓手,成立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一个规模化、产业化的军屯烟区综合体。

至此,这个全国51个、全省17个之一的烟区综合体落地牟定,开启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新篇章。

“军屯烟区综合体,一半种烤烟、一半种粮食,实施水旱隔年轮作制度,有效改良了土壤质量,实现了稳定烟区和科学种植经济作物的模式。”军屯村村委会主任陈继江表示。综合体成立运行2年来,一直由牟定县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收储,统一将土地规划为烟叶种植区和轮作区,实现了将单一的烟叶生产模式与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相结合,探寻出一条烟叶与经济作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综合发展之路。

2021年,在军屯烟区综合体里烟叶种植区内,一棵棵、一排排烟叶汇聚成“海”、积“木”成“林”。陈继江说:“这样成规模的烟叶种植,放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

近两年来,军屯烟区综合体的打造重点依托合作社在农机组织管理、烘烤设施利用上的优势,为综合体提供机耕整地、起垄、移栽、覆膜、植保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服务,降低烟叶生产及非烟产业的人工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烟叶品质。

“政策上有扶持、技术上有指导、规模上能扩大,机械化和科学化的种植方式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收益......”这是职业烟农李建兴入驻军屯烟区综合体种植烟草两年来的心得体会。

今年36岁的李建兴成为职业烟农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需要兼顾家庭老小的他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回到村子开始种植烤烟。“刚开始有焦虑,有种养技术上的困难。”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如今李建兴的烟草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84亩。

但如何依托军屯烟区综合体提高机械化种植、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最大程度实现现代化农业?如何带动更多人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军屯烟区综合体入驻者们正在考虑的“未来”。

促农增收 让群众过幸福日子

烟季结束,走进牟定县军屯烟区综合体内,田间地头依旧满是绿意,放眼望去,蚕豆、玉米、萝卜等农作产品被悉心护养,长势喜人......

在军屯烟区综合体,结束了一年的烟叶采收工作,这片区域就马上进行深耕,在烟后种上了小春作物,800亩的大粒蚕豆、394亩萝卜以及62亩的豌豆。而作为与烟叶种植区隔年轮作相对应的轮作区,2021年,这里种满了900亩水稻、804亩玉米以及12亩红薯。“除了以烟叶种植为主,促进烟叶与多元产业协调发展,这也是军屯烟区综合体内全年作物长青、村民收益不断的主要原因。”陈继江说道。

“大春在烟田、小春在萝卜地,一年中能有300天在地里劳作......”军屯村村民李焕英今年57岁,不再承担起主要的家庭劳动力了。但她与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村民一样,流转了自己家的4.2亩土地之后,为职业烟农和合作社提供临时劳动力。农忙时90元每天,稍微农闲时也有80元每天,一年到头下来,李焕英也能获得2万余元的收入补贴家用。

与李焕英一样,拥有相同背景的中老年村民其实还有很多,如何带动他们一起增收致富?依托军屯烟区综合体的稳定生产模式,合作社搭建了生产用工调度平台,负责募集本村劳动力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在解决综合体生产用工的同时,实现了村民一年四季都能在自己家门口赚钱养家。

2021年烟区综合体内总劳动用工19346个,支付工人工资213.4万元。综合体示范区大约可为450户在家剩余劳力提供务工机会,每户年务工大约在230个,为村民家庭增加21000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实现一年四季在家门口务工的诉求之外,军屯村的2772名村民也从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中解脱出来,农民变股民,变直接经营为持股分红。军屯烟区综合体成立之初,村民流转土地,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融合发展产业,农民在获得入股土地保底收益基础上,再享受土地入股分红;按照合作社年内盈利情况,根据人口及现金入股情况二次分红,综合体内全村农户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2021年12月8日,李焕英家也分到了4200元的入股分红。

如今,再走进军屯烟区综合体示范区,烟叶种植区的烟草产业稳定发展,轮作区种植的非烟产业快速发展,综合体的水稻已准备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目前,综合体内已全面完成基本烟田建设工作,实现了机耕路、沟渠全覆盖,项目区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地块全面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减工降本的同时实现烟叶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龙彦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