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增收事关社会稳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区已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和整建制农转非,传统户籍农民成为带着资产跟保障‘进城’的居民。”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农村居民增收的发力点主要在于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强劲引擎,加快供地和产业落地,高质量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统筹做好整建制农转非资金上缴和农村居民增收,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010年,东升博展股份社在原东升锅炉厂、印刷厂、电焊机等58家老工业企业进行改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成立之初,博展股份社承担了约5亿元债务,发展举步维艰。
“多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帮助下,博展股份社坚持践行‘东升模式’,利用集体资产,遵循自主投资、自主建设、自主经营的方式,保证农民可以通过租金及经营收益长期享受资产增值收益,还可以为本地农民、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东升农民的劳动性收入,拉动农民就业增收。”东升博展股份社总经理代庆介绍,除此之外,采取只租不售的经营方式,便于适时调整、更新入园企业,保证园区企业的高品质和发展活力,提高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潜力。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是博展股份社打造的向“高精尖”转型的代表。“原来园区周边地区废品收购站林立、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聚集,环境恶劣,社会治安及安全隐患都特别多。现在可是大不一样啦!”家住附近的刘先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博展股份社积极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在产业关联、功能配合上与周边地区实现协同联动,积极助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转型升级。“目前园区聚集了大信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2021年园区产值为304亿元,税收27亿元,此外,还打造了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的升级版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成为健康产业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创新基地,周边地区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代庆介绍道。
探索发展新道路
过去的东玉河村经济水平在西北旺镇排名中等偏下,但随着国家的规划和发展,很多重大项目在海淀北部落地,海淀北部高速发展,东玉河村也搭上了发展的顺风车。土地的征占使东玉河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壮大。集体资产得到充盈,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从集体收入零结余到资产17亿元,我们最初主要依靠委托贷款来实现资产保值,虽然收入稳定但是与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对比,资金得不到更好的升值。”西北旺镇东玉河村股份社负责人王骏杰告诉记者,为此,他们也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在故宫北院项目确定后,海淀北部将带来新的商机,东玉河村经过多次权衡,一致同意购买中粮智慧谷项目的写字楼和商业部分。购买房产的同时还与开发商商定房产的租赁问题,初步达成了委托租赁协议。“在经济市场低迷、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我们村所购买的房产没有空置期,收入没有受到影响并且稳步增长。”王骏杰表示。
东玉河村将资产进行拆分,投放到不同投资领域中去,除购置房产以外,还拿出资金进行市场化投资,入股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与考拉基金共同出资成立的考拉海淀成长基金。“现在的东玉河村依靠房产租金、土地租金等,年收入达到8500万元且逐年递增,预计2026年达到年收入过亿的目标。”王骏杰说。
“我们原来手里都没有什么余钱,现在有房有车,还有存款,每年村里还给我们股东发放6万元的生活补助,真的比原来强太多啦!”东玉河村民张志华有感而发。
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共同富裕既是经济层面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层面的发展追求。近日,海淀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海淀区关于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增收致富、强化产业资源扶持拉动增收致富等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工作措施》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本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达到市级要求,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股份分配人数和股东人均分配数量逐步增加,北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有效增长,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
《工作措施》中明确规定,要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提高农村要素利用率,盘活征地补偿款闲置资金;推动集体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一镇一园等建设,打造集体产业承接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的先导示范;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落实“村地区管”;深化“村账分离”,切实减轻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推动村庄腾退和安置房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依法有序推进撤村建居。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田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林保护补偿机制,每年解决本地就业绿色岗位2200个左右;探索建立区级菜粮补贴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发展壮大玉巴达杏等特色果品产业,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和农业品牌效应;强化农村产业用地保障;规范整建制农转非后集体农用地经营管理,鼓励农用地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集中。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集体企业管理,鼓励集体成立公益类公司,带动更多本地农民就业;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农村“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保险,提高社会救助兜底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保障水平。
“我区将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强劲引擎,稳步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