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 >

关于印发江西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21-02-26 17:23:44

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改革实施方案》和《2021年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江西省财政厅

2021年2月19日

江西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农办牧〔2020〕53号)精神,为进一步落实养殖等防疫主体责任,完善我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维护养殖业健康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分畜种、分步骤实施,逐年加大对“先免后补”政策普及和工作推进力度,逐步扩大直补覆盖面,力争三年全覆盖。2023年起不再向规模养殖场供应政府采购疫苗,2025年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直补实施范围。

2021年:全省生猪年出栏1万头及以上,蛋禽存栏5万羽及以上,肉禽年出栏10万羽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先免后补”,不向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提供政府采购疫苗。其他规模养殖场可自愿选择实施直补和领取政府采购疫苗两种方式之一。每个设区市实施免疫直补畜禽的免疫规模,不低于辖区内应免畜禽比例的30%。

2022年:全省生猪年出栏5000头及以上;蛋禽存栏2万羽及以上;肉禽年出栏5万羽及以上的,全面实施“先免后补”,不向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提供政府采购疫苗。其他规模养殖场可自愿选择实施直补和领取政府采购疫苗两种方式之一。每个设区市实施免疫直补畜禽的免疫规模,不低于辖区内应免畜禽比例的50%。

2023年:全省符合《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备案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即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蛋禽存栏2000羽以上;肉禽年出栏1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先免后补”,不向规模养殖场提供政府采购疫苗,政府采购疫苗仅供应散养户。

2024年:在规模场全面实施强制免疫“先免后补”基础上,有条件的市县推行散养户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服务组织采购疫苗。

2025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散养户疫苗自行采购,或由防疫服务组织、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等按照分散采购原则采购供应。

二、直补标准

对家畜家禽养殖场户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进行补贴,所需经费由设区市从每年省财政下达的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省级农业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中统筹安排。根据规模养殖场自主免疫注射实际成本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强制免疫经费测算有关要求,我省统一强制免疫补助标准为:生猪补助经费2元/头∙年;牛补助经费3元/头∙年;羊补助经费1.5元/头∙年;蛋禽(种禽)补助经费0.4元/羽∙年,肉禽补助经费0.2元/羽∙年。

三、直补程序

强制免疫“先免后补”资金的审核与拨付,坚持“应免尽免、不免不补、先免后补、及时拨付”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做到真打、实补、有效。直补申请审核程序通过“江西省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系统-先免后补”(电脑端、手机APP端或小程序均可)模块进行操作,养殖场和官方监管监测有关信息均可从信息系统录入,设区市和县级具备信息录入、审核功能,省级有查看、汇总统计功能。

(一)自愿申报。凡符合规模标准的养殖场户,于当年2月底(2021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信息系统应用进度可适当推迟)前通过“江西省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系统-先免后补”填报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申请,在系统中填报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申请表、承诺书,并如实填写相关养殖信息(同一主体在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检疫出证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要一致),电子签名,下一年度继续实施“先免后补”场可直接填写续签,补充完善此前信息即可。网上提交申请的视为自愿实施“先免后补”,对规模条件范围内未申请的视为放弃“先免后补”,且不得领取政府采购强制免疫疫苗。

(二)核实登记。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收到网上申请后,根据平时掌握畜禽养殖情况进行合理性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先免后补登记。对异常情况的组织现场核查,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委托乡镇畜牧兽医部门(或是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村工作办公室等)进行现场查验,对符合登记要求的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告知养殖场户,同时督促其自主开展强制免疫工作。登记工作在4月15日前完成。

(三)免疫实施。“先免后补”养殖场户根据畜禽生产情况,自行采购疫苗,实施程序化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免疫密度须达100%。养殖场户应将疫苗采购凭证及时上传信息系统,并做好疫苗纸质进出库记录备查。实施强制免疫时或免疫后48小时内,按照要求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规范的电子免疫档案,录入存栏数量、免疫数量、疫苗使用量、疫苗瓶二维码、疫苗包装等信息,相关信息可与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比对,防止政府采购疫苗流入直补场或疫苗瓶二维码重复扫描情况,对比对发现使用政府采购疫苗系统预警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对重复扫描疫苗瓶的疫苗用量只计算一次。实施直补场,按照有关监测技术规范,样品应来自不同栋舍或群体,具有代表性,上下半年分别采样自检或送有资质的第三方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并及时将检测报告上传信息系统。

(四)补助申请。实行“先免后补”的规模养殖场户,于当年12月5日前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向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提出补贴资金申请,根据系统汇总数据,填写“先免后补”经费补助申请表。免疫信息(含免疫数量、存栏数量、疫苗瓶二维码、疫苗包装照片)不得补录,此前未上传的疫苗采购票据(实在不能提供疫苗采购票据的可提供其他佐证证明)、畜禽检疫凭证(含购进畜禽入场及出厂检疫,畜禽检疫凭证提供扫描件,不能提供的也可用检疫票证存根或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证明扫描件)等信息可以一次性补录。

(五)检查核实。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可随时查看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关情况,必要时开展现场抽查,对免疫信息系统异常且无法提供有效佐证材料的视为放弃申请补助资格,退回申请。

当地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每年按照不低于辖区内直补场总数20%的比例纳入当地监测计划,对直补场免疫效果进行随机抽检复核,并将抽检复核结果录入信息系统。对抽检免疫效果不合格场(平均抗体合格率低于70%),经补免重新按要求采样送检,检测合格的方可申请补助,补检费用由企业承担(可由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监督采样送第三方检测),抗体检测不合格或不按规定补检的按放弃申请补助处理,不予受理其补助申请。县乡畜牧兽医部门要结合免疫效果检查等对企业强制免疫工作开展情况抽查,抽查过程中对强制免疫程序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免疫标识佩戴遗缺或其他不履行承诺等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改进。

(六)补贴审核。县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严格按照“先免后补、不免不补”的原则,对养殖场户申报直补畜禽数量进行合理性审核,在合理区间范围内的予以采信,否则驳回企业补齐相关佐证资料,企业应于收到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补齐有关材料并重新提交审核,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必要时可开展现场核查确认,并通过信息系统上传审核结果,审核结果作为直补经费分配依据。

直补信息系统可自动计算免疫直补数量,计算方法如下:

家畜免疫直补数量:1月-申报时出栏产地检疫数量(不含仔畜)X1.2+养殖场填报存栏数量平均值(存栏数量计算方法:计算种猪(牛、羊)数量,其他不计算)。

家禽免疫直补数量:种禽、蛋禽按存栏数量平均值计算;肉禽按1月-申报时出栏产地检疫总数X1.2计算。

采信区间判别原则:对免疫直补数量、免疫统计数量和疫苗使用数量逆推畜禽数量,三个数据进行比较,以最小值作为采信数值,养殖户申请数不得高于该采信数值。

(七)信息公示。审核的补助头(羽)数及补助资金,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在本县公示,同时在养殖场所在村级信息公开栏向社会公示至少7天。公示无异议后,县级畜牧兽医部门行文报同级财政部门核拨。

(八)资金拨付。年底一次性拨付直补资金,县级财政部门按照畜牧兽医部门核定的补助金额据实拨付,于当年12月25日前,通过“一卡通”(“一折通”)或银行账户的形式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先免后补”的养殖场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改革和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是服务养殖主体和适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简政放权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养殖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抓手。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畜禽养殖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专人负责,采取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实施。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和会议、培训、简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强信息公开,让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和养殖场户领会强制免疫政策改革的精神实质,明确管理程序和技术要求。

(二)加强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化服务。各地要根据实际,在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机制创新,采取灵活多样、卓有成效的方式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强制免疫工作实施既可由乡镇兽医站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按免疫规程开展免疫,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逐步发展为养殖场户购买强制免疫服务。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积极推行委托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督促指导自主实施免疫的规模养殖场户和受委托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国家免疫技术规范,实施免疫,指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服务质量、技术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政府对承担集中免疫的第三方给予劳务补助,推行集中免疫社会化服务的经费可从强制免疫补助经费中列支。

(三)加强效果监测,落实强免补针。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养殖环节疫苗使用效果跟踪监测和评价,定期公布监测评价结果,确保强免疫苗安全有效。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免疫效果监测计划,要以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加大“先免后补”养殖场户监测力度,确保监测的密度和频次,及时掌握规模养殖场免疫状况。利用监测结果,对免疫抗体水平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养殖场户,要分析原因,督促养殖场户及时补免,确保免疫质量。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配备监测技术人员,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推行市场流通,放开疫苗经营。树立“生产者防疫、受益者付费”理念,支持市场机制在强免疫苗经销、采购等环节决定性作用,落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我省作为“先打后补”改革试点省份,自2021年起,持有经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合格核发《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可凭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授权书变更《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增加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后,可经营获得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授权销售的兽用生物制品。允许参加直补的养殖场户或第三方服务主体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评价情况,向疫苗生产企业或相应疫苗经营资质企业自主选择购买国家批准的强免疫苗产品。

(五)推行网上办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按照“自主申报、在线审核、直补到户”原则,试点推进“江西省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系统(电脑端、手机APP端和小程序)”,逐步打通“强免疫苗直补”管理系统与国家兽药产品追溯、动物免疫档案、疫病防控、检疫出证等信息系统数据,实现动态交换和在线监测。养殖企业或第三方服务主体完成强免疫苗免疫接种后,据实填报强免疫苗使用量和畜禽饲养量,扫描疫苗二维码、上传疫苗包装照片、产地检疫等凭证,在相关信息系统录入,官方监管监测完成后,填报现场抽查、强免效果监测评价等信息,综合企业和官方填报信息,在线测算补助经费数量。

(六)加强监督检查,防范廉政风险。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免疫直补备案审核、信息核查、资金审核拨付等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程序。要结合春防秋防、包村包场排查、入场采样监测等工作,定期抽查核实强免疫苗使用量、畜禽饲养量、产地检疫数量等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强制免疫效果。现场抽查核查要严格按照直补程序办理,现场核查要求2人以上,资金核定结果要经集体研究确定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各地要公布强制免疫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和回应举报事项。对相关部门人员不认真履职、弄虚作假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惩处机制。强化畜禽养殖主体责任,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强制免疫情况与产地检疫、财政补助等政策措施挂钩,对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免疫或不履行承诺事项的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对发现申报补助数量弄虚作假的,收回补助资金,2年内不得享受国家有关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并列为行业重点监管对象;对拒不履行强免义务、因免疫不达标引发动物疫情的养殖场户或第三方服务主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检查中发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非法疫苗、存在疫苗倒买倒卖行为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八)加强部门联系,做好协调配合。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与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保证强制免疫效果监测评价、动物防疫冷链、人员防护等经费,切实保证强制免疫工作有序开展和资金规范使用。加强与强制免疫疫苗供货企业衔接,明确销售企业履行售后服务责任,防止出现疫苗质量、应激副反应理赔等方面纠纷,切实维护养殖场户利益。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强化防疫技术指导,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养殖场户履行强制免疫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检疫监督,倒逼养殖场户自觉开展强制免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和使用环节强制免疫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服务;兽药监管部门要加强疫苗监管,规范疫苗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附件:

1.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登记申请备案核查表(样式)

2.养殖场户强制免疫“自主免疫、先免后补”承诺书(样式)

3.“先免后补”养殖场户强制免疫补助经费申请表

4.“先免后补”养殖场户强制免疫情况统计表(样式)

5.“先免后补”养殖场户强制免疫补助经费核算表

(来源: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