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渔业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资源养护、尾水治理的原则,养殖品种以鲤、草、鲫、鲢、鳙等鱼类为主,兼顾养殖鲟鱼、虹鳟等品种,供需大体稳定,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去年,全县水产品总量预计达到9583吨,其中捕捞产量26吨,养殖产量9557吨,同比增长1.68%;养殖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生态渔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池塘尾水治理推动生态渔业发展
三建乡蔡森坝村生态渔业养殖场
“我县通过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以及开展池塘尾水治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辖区内生态渔业发展,总的渔业经济形势稳定,呈现量稳价增的状态。”任明桥说。
结合《重庆市水产养殖尾水直排整改任务表》和《尾水治理主要措施》,去年,我县在三建乡蔡森坝村开展了生态流水养鱼池尾水治理试点示范工作。试点工作在西南大学、市水产总站专家指导下,建设了初级过滤、多级沉淀过滤、生态净化等流程,再排入外界。
与此同时,全面开展水产养殖摸底调查,摸清全县所有渔业水面(池塘、水库、河沟及其他等列入渔业统计数据的水面,以及开展稻鱼综合种养的稻田)基本情况,建立了动态数据库,为下一步治理明确了工作思路、措施、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组织县乡两级管理部门技术专家深入每个养殖场,点对点面对面的商定治理方案,做到有针对性,编制完成了‘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明确了治理措施、时间进度、保障措施,为保质保量完成治理工作做好了准备。”任明桥说。
目前,我县越来越多渔业养殖场创新探索池塘鱼菜共生、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生态沟渠净水等生态渔业模式,并创建了“雪玉龙河”生态鱼品牌。
政策支持渔业扶贫产业惠泽农户
三建乡蔡森坝村生态渔业养殖场
“我们村部分村民把土地入股给养鱼场,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旱涝保收。”三建乡蔡森坝村党支部书记陶松森说。他说的养鱼场,是指生态流水养殖场项目。
该项目通过“三变”改革,农民以土地入股受益81户、人口343人,其中贫困户19户71人,企业、农民、村委按6:3:1分配收益和每亩600元保底收益,每年为村委及村民创造近20万元的收益,项目全面投产后农民将会得到更大的实惠。
任明桥介绍,位于三建乡蔡森坝村的生态流水养殖场项目是我县深度贫困乡的重点扶贫产业项目,根据项目发展需求在市人社局支持下,组建了由市水产总站、西南大学、县水产站等8名技术专家组建的服务团,竭诚为该项目提供全程服务。
三建乡蔡森坝村生态渔业养殖场一角
“政策支持渔业扶贫产业发展。去年,累计投入渔业扶贫资金800万余元,支持三建乡生态流水养殖项目、青龙稻田养殖项目、暨龙冷水鱼设施安全项目等建设。”任明桥说。
技术、人才更是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渔”被我县确定为农业重点发展产业,为此,我县遴选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博士胡重江为特聘农技员,为全县养殖户开展培训、指导、服务、咨询等工作。驻丰期间,胡重江为丰都生态渔发展探索了鲈鱼秋繁技术、推广了大鳞鲃养殖、示范了流水养殖技术、推广了鲈鱼等新品种,为养殖户实现效益******化打下基础。
质量安全监管为养殖户保驾护航
包鸾镇生态渔业养殖场
“我从事渔业养殖已30多年,其间也遇到过不少困难,特别是如何面对鱼儿防病治病等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收益就上去了。”高家镇建国村四组养鱼大户梁小兵说。
其实,鱼儿防病治病是养殖户普遍面对的问题。为加强水产养殖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水产站选择了六家有代表性的渔场作为监测点,测报员每月定时对上月病情作测报,同时对下月病情作预报。并送鱼儿样品进行病毒病的检测。
“通过对鱼类病情的准确测报和预报,使我县鱼类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任明桥说。
三建乡蔡森坝村生态渔业养殖场
县水产站还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常年指导全县规模养殖场健全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县乡监管员的工作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开展监督检查提高安全意识,常年抽检多家市县级养殖场,确保水产品安全投放市场。
任明桥表示,质量安全监管是为生态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也是为促进养殖户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下一步,我县将探索建立水产品可追朔机制,并以药残检测为手段,开展对30亩以上养殖户的检测工作,实现全覆盖监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