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对繁殖环境十分挑剔,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老龄树木的成熟林,这样才有可供选择的天然营巢树洞;二是溪流要清澈,同时富含石蛾、林蛙等水生动物。因此,中华秋沙鸭被学界称为生态环境指示物种,所以,保护中华秋沙鸭不仅是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更是在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从每年3月中旬开始,中华秋沙鸭进入繁殖期,中华秋沙鸭不会筑巢,只能选择天然树洞当做巢穴,而树洞必须要符合中华秋沙鸭的身形,过大或过小都不行。合适的树洞犹如优质的房源,这就会导致我们上面看到的“抢房大战”。争夺过程中,个头不大的中华秋沙鸭很难处于优势地位。
现成的巢穴不好找,自己又不会筑巢,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每况愈下。为了保护这个濒危物种,近年来,保护区为中华秋沙鸭度身定做了50多个仿真人工巢穴,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人工巢穴基本上都住进了中华秋沙鸭。在保护区内记者看到,凡是挂上人工巢穴的树木,离地1米高处,都箍上了一圈光滑的薄铁皮,这是工作人员保护中华秋沙鸭采取的土办法。
中华秋沙鸭保护项目志愿者 史俊海:秋沙鸭有天敌,天敌有青鼬,还有松花蛇。青鼬上树的能力相当强,到顶上以后把母鸭子就给吃掉了,这一窝蛋就寡了。松花蛇上去以后它专门吃蛋,这窝蛋它要给吃了,鸭子今年也就白忙活了。包这个铁皮以后呢,青鼬往上爬树到这地方滑它就上不去了,松花蛇呢它也爬不上去了,保护的话是起到一定作用。
近年来,保护区设立了监控室和45个远程监控点,对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在周边建设了管护围栏,杜绝人为干扰。自2019年开始,保护区还定期在中华秋沙鸭主要栖息地进行人工投食,确保其在繁殖季食物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