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 >

老家丹江水“甜” 新家移民村“美”

——

2021-06-02 12:02:28

“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飞地置业的“带富村”、乡村振兴的“龙头村”……看着众多荣誉,谁能想象这是仅有12年之久的移民新村。

吃水不忘挖井人。近年来,河南省宝丰县持续做好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让周庄镇马川新村移民群众感受到新家的温暖,更通过发展珍稀菌产业,打造了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确保了搬迁移民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陈桉

陈桉 摄影

喝上丹江水,环境美如画

2019年11月16日,这是让所有马川新村村民值得纪念的日子。

“终于吃上了老家的丹江水,心里特别甜。这里环境美、交通方便,就像生活在城里。”提起现在的生活,74岁的李金合满脸笑容。

丹江水通到家门口,只是宝丰县推进马川新村移民安置的一个缩影。从县委主要领导调研得知群众想喝上家乡水,当地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让群众顺利喝上老家丹江水。

马川新村是河南省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村,距宝丰县城仅1.5公里,于2009年8月26日从淅川仓头镇整体搬迁至宝丰周庄镇。

令人惊讶的是,这其实是马川村第七次因为丹江口水库移民了。马川新村党支部书记全双超介绍,以前也有局部搬迁至湖北和邓州市的,但大多是在库区附近,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重要难题。

“我们每次上趟县城,都得先坐轮渡,然后再开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至少两三个小时;如果遇上人少、风大或者夜晚,轮渡还不通行,更难出去了。”全双超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宝丰县积极开展“美好移民村”建设,对马川新村进行了整体规划——筹资420余万元,全面提升马川新村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铺设沥青路19916平方米,修建混凝土散水7684平方米;改造戏台1处,体育广场铺设彩色沥青路1500平方米;整修门前花坛260个,新种植观赏绿植100多株……

如今,行走在马川新村,一排排小楼典雅亮丽,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一盏盏路灯节能环保,一条条柏油路干净整洁,高标准的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卫生室、学校、超市、公厕等整齐布局,运动广场上彩色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更是一应俱全。

村即是景,景即是村。马川新村建设,不仅极大改善了移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让他们在新家安心居住。

正是得益于宝丰县扎实推进移民安置工作,马川新村的移民从当初离家时的故土难迁,到现在个个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直夸党和政府政策好。

陈桉 摄影

陈桉 摄影

种上珍稀菌,生活有奔头

如果说,交通便利的马川新村和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那么该村打造的以“农业智慧方舱”为主导的移民后扶产业园,则让群众“能发展、可致富”。

6月1日,马川新村珍稀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生产大棚次第铺开,新采摘的菌菇直接装进小货车,排队运往省内外。一旁的游客中心展厅内,滑子菇、羊肚菌、白玉菇、鸡油菌等珍稀产品琳琅满目,不时有游客前来购买。

“我们一方面鼓励群众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带领群众发展珍稀菌种植,不断畅通增收渠道,推进移民村实现乡村振兴。” 宝丰县移民安置服务中心主任郭峰说。

珍稀食用菌产业园成为宝丰县现代循环农业的新亮点,加上之前建成的丝毯厂和食用菌菌种生产厂,不仅解决了马川新村所有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还实现村集体年收入40万余元。全双超说,产业园也为移民群众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每个岗位年收入3万余元,真正让移民实现了“放下锄头进工厂、打工就在家门口”的美好愿望。

临走前,大棚标识牌上的一段文字引起人们注意,受益村除了马川新村之外,还有杨庄镇的移民村马山根新村、周庄镇刘湾等村庄。

“这是我们探索创造的飞地置业经济发展模式,发挥移民、扶贫、财政资金优势,为全县多个移民村和贫困村等39个村建大棚,有效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实现先富带后富的平衡共享发展。”郭峰说。目前,宝丰县已向马川新村累计建设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4个,仅产业建设资金就达1956.66万元。

此外,宝丰县通过多方论证,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以马川移民新村为核心的珍稀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基地珍稀菌主题餐厅、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展示中心、温室菌棚等已投入使用,成为集生态农业、现代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为一体和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的现代化食用菌基地,逐渐成为带动宝丰县乡村振兴的示范龙头。

建设“美好移民村”、探索移民产业发展模式,宝丰县移民后扶工作不仅得到了水利部和省、市、县领导的肯定,还吸引湖北、山东、洛阳、周口等省内外地市学习考察。

产业兴、生态优、乡风美、治理好、生活富,现在的马川新村已成为宝丰县农村人居环境示范观摩点、食用菌种植基地,更成为当地集观光旅游、果蔬采摘、科普示范为一体的宜居宜业新名片。(资料来源:中共宝丰县委宣传部)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