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家里开的小店,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松树村村委会高坡村民小组的张永清和妻子施琴仙,走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
乘车出石屏县城往南走,约十余分钟后来到高坡村民小组,张永清家的小店就位于村口。“到里面坐,喝杯水。”走进小店,张永清颤颤巍巍地迎了过来,热情地招呼着大伙儿。
张永清今年47岁,自幼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施琴仙多年前左脚掌因伤致残,同样行动不便。1996年,张永清认识了在石屏县一个福利社开办的工厂打工的施琴仙,两年后,二人结成了夫妻。
因为身体原因,张永清和施琴仙干不了农活,如何保证生活来源,两口子想了不少办法:卖水果、保险,帮别人做针线活计。“那阵子虽然有些收入,但却不稳定。”2007年,在父母支持下,张永清夫妻请人将家里临街的一间房屋改造为小店,卖些简单的百货,同时向当地烟草部门提出申请,成为了一名经营户。
张永清和施琴仙为人随和,小店开起来后,村里的乡亲们成了常客。两口子虽然身体不便,但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哪家有东西要寄存、代购,或者帮忙带下孩子,夫妻俩总是笑眯眯地答应。
依靠着小店,张永清夫妻有了固定的收入,家里的生活虽说不上富裕,但也衣食无忧。
张永清家的小店一侧墙壁上,贴着女儿张雪从小学到高中获得的十多张奖状,到店里买东西的人多半会驻足细看这些奖状,这让夫妻俩很是自豪。从小懂事、学习成绩优秀的张雪,是张永清夫妻的最大动力。四年前,张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
这段时间,大学毕业后的张雪忙着找实习单位,张永清和施琴仙的又多了几分幸福感。对于女儿未来如何发展,两口子没有太多要求,“只要她喜欢的事,我们都支持。”施琴仙说。
大伙儿与张永清唠嗑的时候,施琴仙在一旁踩起了缝纫机,她加工的针织绣片,每片卖5元钱,“我一天能做4、5片,赶工的时候会多做一些。”说话间,一片绣片已加工好,施琴仙一边用剪刀修剪毛边,一边说:“虽然国家对我们有帮扶政策,但不能只想着依赖。现在我们还能干些活计,凭自己努力,这日子过得才甜。”
作者:邓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