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农历“秋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西南大学袁隆平雕塑前,学生们手捧稻穗、鲜花,缅怀这位老学长。同日,一场题为“丰收时节忆隆平”的特别展览也在西南大学博物馆开展,观展师生说,过了一场最有意义的“精神丰收节”。
“稻花香里说丰年,追忆袁隆平院士。”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感谢您的‘禾下乘凉梦’”
“谨记您的教育: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
……
步入西南大学博物馆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袁隆平塑像,展厅中部的架子上,悬挂着数百张卡片,上面写满了各界人士追思袁老的话语,观之令人动容。
1949年,袁隆平考入位于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袁隆平续读3年至毕业。
西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介绍,此次展览通过梳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生平,展示其与母校西南大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年5月,袁隆平院士去世以后,在西南大学袁隆平塑像前,人们敬献鲜花时写下许多寄托哀思的卡片与信件,当时学校一共收集到了2000多张,此次选出了400多张供参观。除此之外,还展出了学校收集的人们敬献的二锅头、足球、稻米、蜡烛、稻穗等100多件实物。大量档案、资料照片、报刊文章和袁隆平给西南大学的各种题字题词等展品,系统地追溯了袁隆平的生平事迹与伟大成就、杂交水稻的攻关历程、袁老去世后人们自发悼念的感人场景以及学校师生创作的怀念文章。
在展览现场,一个展柜中的“密码箱”格外引人注目。西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介绍:“这个密码箱是1996年袁老购买的,十多年一直跟随他到处工作。”虽有多处磨损,但袁老一直舍不得扔,2008年10月27日,是西南大学合并改名后,袁老第一次回到母校,回来后他准备给全校师生做杂交水稻新成果的报告。结果箱子因为年久磨损无法打开,为了取资料,只好把箱子撬开。学校随后送给袁隆平一个新的手提箱,而这个旧的手提箱就留在了学校,被校史馆保存了下来。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袁老生前所作“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人要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杂交稻大吉稻隆平稻,稻稻可解苍生苦;禾下梦振兴梦中国梦,梦梦皆为百姓甜”等书法作品,大多与他一生热爱的水稻和农业事业有关。
郑劲松表示,学校办这个展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缅怀杰出校友袁隆平,同时也希望激励广大师生像袁老这样做一粒种子,做一粒好种子,永远扎根在祖国和人民的大地上,不断追求进步。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0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