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的《走进乡村看小康》,我们一起去看看各地积极打造高质高效的农业,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让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进入9月下旬,内蒙古大草原迎来了牛羊出栏的旺季。在锡林郭勒盟巴彦宝拉格嘎查,牧民郑巴根那正忙着自家的牛出栏。
不仅牛卖出了高价,牧草也迎来了丰收。今年老郑家的8000亩草场产出4000吨牧草,冬储草有了着落。
锡林郭勒盟北部牧区属于半干旱草原类型,生态环境脆弱。2016年,当地提出“减羊增牛、少养精养”的发展思路,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保护草原生态、推广优质肉牛、打造现代牧业。
从智慧牧场,到可视化养殖,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在江苏苏州的迎湖村,千亩早稻开始收割。当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优质水稻,推广水稻和油菜轮作休耕。今年,早稻亩产预计可以达到1200斤。湖北恩施州的继昌村,山水资源丰富。当地通过莼菜和渔业共生的生态方式,发展莼菜产业,同时引进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为村民增加增收渠道。
打造美丽乡村,让乡村宜居宜业。浙江金华金东区的北山口村,依托佛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人人想去的“桃花源”;四川眉山青神县的兰沟村,依托竹资源,发展竹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竹子村”;贵州兴义市的洒金街道,安置了易地搬迁群众3万多人,社区工厂、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