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 >

荒地变良田 良种助丰收——一个杂交水稻南繁制种企业的十年垦荒造田路

——

2021-12-02 09:25:00

种子好不好,制种是关键。海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制种基地,每年承担了国内水稻等作物30%的制种工作。以杂交水稻为例,每年南繁制种面积占到全国的16%以上,产业稳定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发展需要大量土地,海南又是我国重要的冬季“菜篮子”基地,南繁制种正好与海南冬季瓜菜种植旺季撞车,水、电、路方便的地,老百姓根本舍不得租,只能租那些不通水、不通路的荒地。瓜菜种植与制种生产的用地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租地难、租金贵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行业发展。

修路、挖沟、拉电、打井、开荒复耕,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乐南繁)通过十多年的垦荒造田,摸索出了一条兴业富农的双赢之路。

农乐南繁东方基地的杂交水稻南繁制种收割现场。邓卫哲 摄

十年造田上万亩

走进农乐南繁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的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整地备耕,准备开启新一季的南繁制种工作。看着笔直的田间机耕道、水渠和平整的地块,让人很难相信这里以前是常年积水、人车不通、满地石头的丢荒地。

在基地务工的感城镇宝上村村民张宋慧告诉记者,以前这片地水排不出,每年八九月下起雨来牛进去都陷住,更别说通车过人了。地块坑坑洼洼,积水深的地方有1米多,村民常年丢荒。企业不仅花钱租下了这些没法种的荒地,还帮我们改成了良田。

农乐南繁是目前海南从事杂交水稻南繁制种面积最大的专业南繁企业。在东方、乐东、三亚等市县共有优质南繁制种生产基地4万多亩。而这4万多亩的生产基地中,有1万多亩都是他们通过“开荒”而来的。

“改造之前这些地基本全部丢荒。”农乐南繁董事长王仕明直言,公司所租的地块普遍存在偏僻且田间不通路,土地高低不平,石头遍地,杂草丛生,排水不畅,有的地方还长着手臂粗的杂树,水牛进去犁地都陷进去爬不起来,几乎不能种植。

让王仕明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他东方市感城镇不磨村租下的第一块荒坡地,1100多亩地,原地块最早种植过香蕉,后来未经平整就种植南瓜,土地高低不平,石头等杂物多且无排水沟和田间公路,改造难度极大,农乐南繁先后投入150多万元才得以使该块田洋恢复地力、排灌,适合生产种植。

虽然改造难度极大,但王仕明还是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改造,让这些荒地变成适合生产种植的高标准农田。原因只有一个,“良田农民冬季都用来自己种瓜菜,愿意拿出来租的都是不适合耕种的荒地,要想扩大制种规模,就必须从丢荒地上想办法。”

10多年来,农乐南繁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动用挖机、铲车、激光平地仪、割草机、机耕船和大量人力,累计对东方市的1万多亩荒地进行平整、挖沟、开路、培肥、清杂、修田埂,将原来的荒坡地、死水滩变成了一方方良田。

如今,在这万亩田洋上,既能种水稻,也能种瓜菜,实现了水旱轮作。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在为公司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提升了周边土地出租价格。

农户一方面可以将丢荒地出租获得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开荒获得报酬。田洋改造完成后,农民还可以在南繁制种基地务工,也可以借助改造好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在自家地里搞生产,多途径增加收入。

每年制种千万斤

虽然土地整治后可能面临农户反悔不出租的窘境,地租也会水涨船高,从改造前的每年500元一亩涨到现在的1500元一亩。但10多年来,王仕明始终坚持开荒造田,“荒地变良田,谁种都是种,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增收总归是好的。”

王仕明来自我国制种大县江西萍乡,父辈上世纪70年代就来海南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子承父业的他认为,从事南繁杂交水稻制种是个半公益性质的事业,风险大、利润薄,江西萍乡老一辈南繁制种人打下的基业不能在他们这代人手里丢了。

搞制种这么多年,王仕明已经记不清打了多少眼水井。每口井周边村民都可共享。为了提高制种产量,除了开荒造田外,农乐南繁还不断加大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绝大多数土地都是短租,但仍义无反顾地进行。王仕明坚信,农民是懂感恩的,双赢才是出路,企业用付出换来了农民稳定的土地出租,南繁制种产业才能得以稳定。

东方市感城镇尧文村村民庄开留在农乐南繁合作超过10年,除了自家的几亩荒地租给公司外,他还在基地负责生产管理,每月工资五六千元,加上年底产量收益提成,年收入轻松过10万元。没来公司之前种点辣椒等冬季瓜菜,由于土地面积较小,只能维持生计。想打工也没地方去,南繁制种产业落地后才有了务工机会。

由于杂交水稻南繁制种面积大,每年插秧和收割等时节,劳动力日趋紧缺,工价也水涨船高。由于制种的季节性、时效性很强,一旦哪个环节耽误,就会给制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各个制种基地都在争抢劳动力,经常会出现有钱也请不到工人的现象。

王仕明给记者算了笔账,水稻制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乐南繁4万亩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基地一年的用工量超过3万人次,产业落地后有效带来了基地周边百姓的务工收入。单单插秧一项,每亩人工费400元左右,4万亩制种基地一季制种就是1600万元。

因此,为了节本增效,推行全程机械化制种势在必行,这就对制种基地的农田设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王仕明十年来一直坚持垦荒造田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今,在农乐南繁的高标准制种基地,耕田机、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各类农机一应俱全,全程机械化生产能力达到80%,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王仕明告诉记者,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季制种还能为公司节约成本200多万元,尤其是采用机械烘干后,可减少传统晾晒造成的种子损失两三百万元。

除了烘干设备自持外,其他水稻制种生产所需的机械,农乐南繁都是向当地农机合作社等购买服务。王仕明始终认为,只有带着周边百姓一起致富,你这个产业才能够在当地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农业这个高度依赖农民土地的产业,更要与农民携手共富。

作为海南杂交水稻南繁制种行业的龙头企业,农乐南繁每年春秋两季代繁代制的水稻良种达1000万-1200万斤,生产的种子可供全国500万-600万亩大田生产用种,每年可为国家生产粮食2.5亿-3亿斤,真正为端牢国人饭碗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和担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卫哲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