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 >

黔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

2022-03-14 10:46:16
3月,武陵山腹地,繁花盛开,生机盎然。

回首过去,黔江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53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1.2亿元。连续14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连续11年蚕茧产量居全市第一,有“中国蚕桑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等称号。

展望未来,黔江区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武陵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

稳住基本盘

守好农产品安全底线

2月24日,黔江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反复提及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要求围绕守好重要农产品安全底线,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稳住粮食生产。

“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求,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黔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黔江区力促货足价稳,对2022年的“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有“一揽子”安排。

围绕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黔江区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粮食最低价收购等政策,提高种粮规模效益,在确保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稳定全区粮食基本生产面积72.5万亩,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低于22.9万吨。

围绕耕地数量强化保护与质量提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保水保肥和控污修复,落实68.90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48.1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022年将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完成1万亩宜机化整治,全区农机化率提高到49%以上。

此外,黔江区还着力保持畜牧业发展强劲势头,增强生猪保障能力,打造以猪肉为主的肉食品加工基地。着力提质发展蔬菜产业,打造过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

打好特色牌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黔江区9个乡镇128户桑园套种青菜头复核验收,套种青菜头1388.71亩,最高亩产1.5吨,青菜头总产量约1400吨,销售收入近100万元。

桑园套种青菜头取得初步成功是黔江区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黔江区创新实施“立体农业行动”,大力发展“桑+菜”“果+菌”“桑+禽”“稻+渔”“林+鸡”等立体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黔江区持续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优化构建以“粮油桑猪”为主导、“烟果渔菌”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200亿元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特色农业方面,立足武陵山生态优势,巩固烟草产业,提速壮大蚕桑、水果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中药材、生态养殖、茶叶、特色经济林、调味品等其他产业。

特色加工业方面,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建设百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和智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特色旅游业方面,紧扣“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主题,实施“乡旅+”战略,拓展乡旅新业态及发展空间。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强乡村休闲旅游景点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此外,黔江还将整合提升黔江猕猴桃、黔江羊肚菌、马喇湖贡米、黔江脆红李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夯实山地农业品牌基础。

按下加速键

释放农村综合改革红利

青山绿水,桑林繁密,精致的农房点缀在山间,宽敞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这美丽画卷来自曾经的深度贫困镇——黔江区金溪镇。近年来,金溪镇长春村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突破口,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沉睡资源,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00余万元。

今年,黔江区将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加速推进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元模式,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办法,推动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数字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应用,探索“三变+特色产业”“三变+集体经济”“三变+乡村旅游”等实现形式,丰富和拓展农村“三变”改革方法路径。

探索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三社”在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等方面融合发展,加强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利益共享,实现强农富民。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