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村民郭久桃早早来到弟弟郭久遂办的玉兰片加工厂,他要赶制一批货卖给外地客商。
“玉兰片就是用新鲜春笋烘干而成的片。”郭久桃说,以前动力电没到户,也没有智能化设备,制作玉兰片只能用煤炭和柴火烘烤,产品质量难达标,利润空间非常小。
时间回到2018年初,兄弟俩贷款收购了2万斤鲜春笋,煮熟烘干后准备送到上海卖,结果却吃了闭门羹。“当时用土炕、煤炭烘干的玉兰片硫磺含量超标,商场不敢收,被退了回来。”郭久桃说起过去的经历,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不仅是质量不过关,土方法的制作过程也很受罪。“以前隔一段时间就要把春笋翻个面,白天还好,晚上就是一件苦差事,长时间守夜‘人困马乏’,稍不注意多睡一会儿,玉兰片就烤焦了,煤火熏得人也昏沉沉的。”对那段艰难岁月,郭久桃记忆犹新。
当时,朱政先在遂川县供电公司高坪供电营业站担任站长。他找到兄弟俩,建议他们改用智能化电烘干设备,并承诺帮助村里申请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将动力电拉到家门口。
2018年7月,茅坪村的农网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启动,次年初,项目正式施工,更换了大容量变压器,三相四线动力电全部实现到户,茅坪村的人均用电容量从2018年的1.25千伏安提升至2千伏安。
有了电力保障,郭久遂成了全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上了智能化电烘干设备。
“要说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一开始以为他们是帮忙推销产品的。”郭久遂调侃。朱政先和供电所员工郭新民则很耐心,他们觉得,尽管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提升农村用电水平,但是农民的产业发展需要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郭新民带着郭久遂去了趟外地,陪他一起挑选适合在茅坪村使用的设备。“新的设备有两大好处,一是烘烤量大,一次可烘烤1000斤新鲜春笋,二是烘烤出的玉兰片质量达标。”看到效果,郭久遂很满意,随即订购了一台,第二年又买了一台。
“去年加工了8000多斤,以每斤40元的价格发给上海客商,除去成本赚了近8万元。”郭久遂说,现在不仅加工效率提高、利润增加,而且使用的是环保燃料,减轻了很多负担。在郭久遂示范带动下,2020年至今,茅坪村有40多户村民以合伙方式,创办了两家玉兰片加工厂,年产量近20吨,产值达160万元。
“而且如果用电有问题,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下师傅,或拨打便民服务卡上的电话,半小时就有人来处理。”郭久遂说。为确保农民正常用电,遂川县供电公司推出了报装快、勘查设计快、施工快、供电快的“四快”特色服务,并在各村委会设立办公服务点,现场办理用电报装手续。
作者:高远秋 刘祖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