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笔直的作业轨迹远远望去,几台无人驾驶的智能农机正在黑土地上忙碌春耕生产。此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瑞丰合作社负责人姜长革正站在近千亩地块田边,通过手机监测农机的耙地作业情况。他感叹到,时代真是变了,有了先进的农机装备,农业生产不再是一件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儿。
往年进入春耕时节,姜长革都会给每台农机安排两三个农机手进行倒班作业,算下来需要支付不少人工费用。现在,在近千亩的农田边上,姜长革根本不用进到地里,只需要点击启动键,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雷达和各种传感设备的智能农机,就能自己下地作业。不管是白天晚上还是风雨天气,都不会耽误春耕生产,有些智能农机甚至可以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按照标准进行精准化作业。
据了解,富裕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保障春耕有序推进,该县在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调度协调多方备耕力量,扎实开展春耕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周龙生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与农艺技术相融合,能够实现全昼夜无人化的精准作业,大大提高了耕种作业质量、工作效率和农耕的时效性,缓解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紧缺、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
作业现场,一台没有驾驶舱的农田作业机器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研发队负责人、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威介绍,这台智能农机叫作“智牛号”,能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实现全昼夜、无人化耕、种、管、收作业,还可以根据地块情况自动生成全地形最优作业轨迹,依托智能决策控制算法,更是能实现轨迹跟踪、自动调头和安全避障等功能。它还是一个多面手,可以适配20多种不同农具,实现翻地、耙地、播种、植保等过程无人作业。
“无人作业的智能农机通过精准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种子、化肥利用率,这种标准化、科学化、绿色化生产将助力农业产业化升级。新科技带来的精耕细作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减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更是保护了我们宝贵的黑土地。”周龙生说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自艰